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闽东新闻 >
郑苗婷:做特殊儿童心中的那抹光
2024-11-04 16:47:38 陈薇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叶建超  

“来,小朋友们伸出手来,我们一起练习手指谣,想想小手可以变成哪些东西……”每当上课铃声响起,郑苗婷的课堂总会“上演”手指谣这个固定环节。

郑苗婷是宁德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舞蹈老师,一年级新生小妍(化名)让她“操碎了心”。这个听力正常但语言障碍的孤独症儿童,上课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理会老师讲什么,也不配合老师做动作。为了让孩子尽早融入集体,郑苗婷想起了手指谣游戏,“想让她认识我们的手,并发挥想象力。”于是,郑苗婷带着孩子们学习有趣的手指谣。在老师的热情引导下,小妍终于伸出手学习。

“掌握了这个‘技能’后一发不可收,孩子每节课看到我都要练习手指谣。”然而孤独症儿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弱,在每次教授新的手指谣之前,郑苗婷必须耐心地从旧手指谣慢慢引导过渡到新手指谣。正常授课的导入时间只要10分钟左右,而孤独症儿童却需要一节课,一旦过渡太快,孩子就会对新事物感到害怕,甚至嚎啕大哭。“我必须耐着性子、变着花样儿把旧内容慢慢过渡到新内容。”开学两个月,小妍已经熟练掌握三、四首手指谣。看到小妍的改变,郑苗婷满是欣慰。

2009年,郑苗婷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毕业;2013年,就职于宁德市特殊教育学校,担任舞蹈老师。刚刚走上特教岗位的郑苗婷曾产生很多自我怀疑:我可以坚持下去吗?我能教会孩子们吗?能带他们走向更大的舞台吗?“这些问题曾困扰过我,但孩子们渴望的眼神给了我坚持的勇气。”今年是郑苗婷从事特教工作的第十一个年头,回望过往,“不抛弃,不放弃”这个信念始终贯穿着她走过的特教之路。

陪伴特殊孩子成长的过程常常是笑中带泪。有的小朋友一个基础动作要练习三个月,一个简单的舞姿要纠正上千次。她们听不见音乐,感受不到节拍,郑苗婷就在她们的手上一遍遍击打着节拍,陪她们抱着音箱感受音乐的律动。虽然过程艰难,但成功的喜悦是无法言喻的,“每当孩子们经过不懈努力跳出一个舞蹈动作、学会一个舞姿,带给我的喜悦,就和听到孩子第一次喊妈妈的心情是一样的。”从业十一年,郑苗婷从未奢望“桃李满天”的自豪感,“因为那预示着更多家庭的不幸”,她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走进正常人的行列,成为健康快乐的人。

岁月奔涌,丹心如一。从业以来,郑苗婷先后培养了十多名听障类学生进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心灵呼唤残疾人艺术团,并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各项艺术赛事,多次获全省、市级奖项。她指导的作品《心鼓》参加福建省第十四届音乐舞蹈节,荣获二等奖;同年参加第十届白鹭杯舞蹈比赛获“优秀表演奖”及“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原创作品《生命总是有梦的》参加福建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荣获三等奖;原创作品《静·望》参加宁德市第四届青少年舞蹈比赛,荣获一等奖。

“特教职业被称为‘无花果’职业,付出的努力与回报往往不成正比。在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定,在挫败中寻找勇气。日复一日的坚持也能有令人惊喜的收获。”郑苗婷希望继续做特殊儿童心中的那抹光,照亮孩子们的人生路。

□闽东日报记者陈薇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备案号:闽公网安备35092502000047号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