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要不是政府一直惦记着我们,真不知道我这个家该怎么撑下去。”近日,天气转凉,东侨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工作人员小林与万安社区的工作人员小刘一同走进低保户黄大姐家,了解这一家子的近况。病床上,气色明显好转的黄大姐紧紧攥着小刘的手,眼眶泛红,话语里满是难掩的感激。 黄大姐肢体残疾,家中还有一名残疾成员,一家六口仅靠丈夫蔡大哥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糊口。2020年,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黄大姐家的情况,随后主动上门对接帮扶,协助黄大姐整理家庭收入证明、残疾证等申报材料,多次实地核实情况、反复对接东侨开发区社会事务局,成功为她一家取得低保资格。从此,每月按时到账的低保金成了这个“一户多残”家庭的“定心丸”,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给这个脆弱的家庭又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万幸的是,社会救助及时“上线”、精准发力,帮这个家庭渡过了难关。 今年7月11日,黄大姐在家中突然感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摔倒在地。本就有肢体残疾的她,当时连起身都异常艰难。丈夫蔡大哥见状慌了神,急忙将她送往医院救治。经医生诊断,黄大姐为右侧丘脑梗死,需立即住院治疗,并且需要长期康复训练,高昂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 了解到黄大姐的情况后,社区第一时间启动帮扶机制,安排专人协助办理临时救助申请。从材料收集、系统申报到部门对接,仅3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审批环节,将足额临时救助金精准发放到黄大姐的银行账户,及时缓解了她的经济压力。 黄大姐出院后,社区工作人员始终牵挂着她的康复情况与家庭生活情况,多次主动致电其家人,询问其身体恢复情况、生活所需及困难诉求。“低保金让我们平时能安稳过日子,临时救助金在危难时拉了我们一把,政府的好政策就像阳光一样,暖暖地照进我们这些困难家庭。”黄大姐家人说。 从低保兜底保障基本生活,到临时救助破解突发困境,再到针对“一户多残”家庭的精准施策,黄大姐一家的经历,生动诠释了民生保障体系的温度与力度。这张覆盖“日常保障+应急帮扶+特殊关怀”的民生“安全网”,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精准发力,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帮助困难家庭抵御风险、渡过难关,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