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践行“三库+碳库”重要生态理念 >
茶香漫山岗,一片叶子富一方
2025-10-20 15:35:42 李何颖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叶建超  

清晨,周宁县玛坑乡山间茶园里的露珠还未干,山脚下的颂峰茶企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已悄然运转。工人们将鲜叶送入进料口,茶叶在流水线中有序翻滚、脱水,清新的茶香渐渐弥漫整个空间。

“我们已建成3条生产线,目前一天最多可加工约30吨鲜叶,主要生产红茶和绿茶。”颂峰茶企负责人汤赞发说,“从萎凋、杀青到揉捻、烘干,茶叶历经近十道工序,全程实现‘不落地’生产,确保每一批品质稳定。”这些精制茶叶,已成为农夫山泉等新茶饮品牌的重要原料。

2021年,汤赞发与合作伙伴在玛坑乡创办了这家茶企。依托“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企业不仅实现自身稳步成长,也有效带动了当地茶农增收。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投入达1500多万元,年产量超500吨,已成为推动玛坑乡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

颂峰茶企的茁壮成长,离不开玛坑乡扎实的茶产业根基。作为周宁县主要产茶区之一,玛坑乡现有茶园1.8万亩,人均茶园面积1.3亩,是全县人均茶园面积最大的乡镇。依托优质的茶叶资源和标准化发展路径,玛坑乡先后获评宁德市“十佳美丽茶园”、宁德市十大产茶之乡、宁德市最佳摄影旅游目的地。目前,全乡年产干茶10.5万担,茶产业产值突破1.5亿元,培育涵盖福云六号、梅占、福鼎大毫、金牡丹等十多个品种,既满足传统市场需求,也适配新兴消费趋势。

在玛坑乡的茶产业版图中,首章村的生态茶园格外亮眼。走进茶园,连绵绿意铺展,一垄垄茶树整齐排列,枝叶繁茂,茶香沁心。“我们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通过改良品种、建设现代生态茶园、兴建茶厂、拓展高端茶市场,走出一条茶旅融合新路。”首章村党支部书记陈桂清介绍。目前,首章村已建成1200亩现代生态茶园,年产干茶5000担,产值达400余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2.1万元,茶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叶”。

为推动茶产业协同发展,2021年,玛坑乡将首章、灵凤山、升阳、芹太坵4个区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庄联合起来,成立玛坑乡茶叶专业联合社,同步组建周宁县首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玛坑茶产业发展联合社“联村党委”。

通过党建领航、统一产业总体规划、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过程管理、统一技术创新,推动4个村在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以强村带动弱村,推动村级茶产业抱团发展。2024年,4个联建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突破39万元,抱团发展成效显著。

下一步,玛坑乡将持续优化茶树品种结构,推进茶企设备升级与标准化生产;同时深化茶旅融合,依托生态茶园与樱花景观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发展电商直播等新型营销模式,构建线上线下协同销售体系,以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李何颖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备案号:闽公网安备35092502000047号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