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16日,走进位于周宁县咸村镇樟源村的农特产品展销平台,货架上,笋干、鸡蛋、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包装精致,统一印刻着“咸来寻福”标识,格外醒目。 “这些都是咸村的‘土特产’,如今,有了‘咸来寻福’公共品牌加持,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咸村镇组织委员汤毅捷拿起一款热销产品向记者介绍。 展架前,“三生饮露”冲泡饮品吸引着大家的目光,“金线莲+山苍子花+铁皮石斛”的天然配方凸显乡土特色。“这是我们的‘明星产品’,上市4个月就卖断货,销售额突破百万元。”汤毅捷说,这款产品由上坂村党支部书记林燚炜牵头,联合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团队共同研发。 咸村镇多丘陵,海拔差异大,造就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上坂村的金线莲、云门村的香水柠檬、洋中村的葡萄柚各具特色。但长期以来,分散产业形态让当地农产品陷入“资源散、品牌弱、销路窄”的困境。 “以前农户卖笋,都用蛇皮袋包装上市,不仅卖不上价钱,还常被压价。”汤毅捷的话道出了当地产业发展的痛点问题。如何将分散的“珍珠”串成“项链”,成为镇党委、政府破解乡村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课题。 党建联建,成为破局的“金钥匙”。咸村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红绿融合党建联合体,以“联村共富”为核心理念,将13个产业优势村与省、市、县三级示范合作社紧密联结,组建咸村镇党建产业发展联盟,形成发展合力。在此基础上,整合全镇特色农产品资源,推出“咸来寻福”区域公共品牌,首批集结8类核心产品,通过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宣传推广,推动农产品从“土疙瘩”向“精品礼”转型,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品牌树起来,产业活起来。“三生饮露”热销直接带动上坂村、占家洋村、富赖村建成3个标准化林下经济种植养殖基地,不仅延伸了产业链,让更多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随着“咸来寻福”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咸村镇争取到云门村福蛋厂、镇级农产品烘干中心等一批产业项目,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品牌立得住,质量是根基。为守护“咸来寻福”的品牌口碑,咸村镇针对金线莲、竹笋、蜂蜜等核心产品,制定了种植、采摘、加工、包装的全流程标准化生产规范,通过与农户、合作社签订产销协议,明确各环节质量标准,从源头筑牢品质防线。同时,推行“导师帮带制”,邀请农业技术专家、电商运营能手驻点指导,既解决了种养环节的技术难题,也为产品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无牌散卖”到“品牌热销”,咸村镇以联村党建凝聚发展合力,用公共品牌激活产业动能,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特色之路。“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一产提质、二产延链、三产融合’的发展纲领,继续壮大党建产业联盟,丰富‘咸来寻福’产品矩阵,让更多山区好货走出大山,让联村共富的路子越走越宽。”汤毅捷说。 □本报记者张瑜通讯员李何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