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闽东新闻 >
古田上洋村:修好产业路 铺就致富路
2025-09-10 15:44:44 罗羚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叶建超  

“以前村里有一段路不好,银耳、佛手瓜熟了,要运出去得靠人力,遇到雨天更是愁坏了。现在好了,要修生产路、换供水管,不仅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以后农产品出山也更方便了。”古田县泮洋乡上洋村村民老陈站在即将开工的项目工地上,满脸期待。

近日,上洋村配水管网和生产道路提升改建工程被列入2025年第三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这笔200万元的“及时雨”,为这个偏远老区村注入民生改善与产业发展的双重动能。

上洋村地处泮洋乡最南端,与闽清县接壤,距乡政府21公里,平均海拔960米,年平均气温仅16℃,霜期长、自然条件恶劣。全村182户586人,坐拥1312.5亩耕地和2.34万亩林地,过去却因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长期陷入“守着好资源,过着穷日子”的困境——2014年以前,村财收入基本为零,村民收入主要依赖传统种植养殖。

2014年,上洋村被列为市级扶贫挂点村。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该村先后完成道路硬化、饮水改造等民生工程,还建成40间村集体食用菌生产专用菇房,村财收入突破10万元。村两委更锚定“特色产业兴村”思路,依托高海拔、无污染的生态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与实业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反季节银耳和佛手瓜产业。如今,全村已有120个银耳种植专业户,年产能达144万袋,干品产量129.6吨;500亩佛手瓜基地年产250万公斤,年收入250万元,产品直供福州、古田等市场,“高山特色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金招牌”。

“产业要壮大,基础设施得先跟上。”村党支部书记曹宝珠深知,现有的道路和管网已难以满足该村发展需求——部分机耕路狭窄颠簸,大型农机难以通行,影响农产品采收效率;老旧供水管网渗漏严重,既浪费水资源,也给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带来不便。此次以工代赈项目的落地,恰好破解了这一“瓶颈”。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259.6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00万元。工程内容聚焦民生与产业痛点:将硬化13144.52平方米机耕路和305平方米村内道路,加固25.8米原有挡土墙,新建3座灌溉池;全面升级村内配水管网。“路修宽了,银耳、佛手瓜能更快运下山;水管换了,灌溉和饮水都有保障,咱们发展产业更有底气了。”村民对未来充满期待。

更让村民振奋的是,该项目坚持“以工代赈”核心要求,重点吸纳本地劳动力就近就业。计划显示,工程将开展劳务技能培训56人,带动56人就业,其中35人为重点群体——包括23名返乡农民工、5名未就业退役军人及脱贫人口、低保户、五保户等特殊群体12人。项目计划发放劳务报酬80.24万元,确保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不低于40.12%,并力争进一步提高。“在‘家门口’干活,每天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返乡农民工小李已报名参与工程建设,盼着靠自己的双手增收。

“‘要致富,先修路’,对我们上洋村来说,修的不仅是路,更是产业发展的路、村民增收的路。”曹宝珠表示,此次以工代赈项目既是民生工程,也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罗羚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备案号:闽公网安备35092502000047号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