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规划科学、配套完善,是企业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日前,周宁县招商中心主任刘奋飞带领“飞地招商”项目客商在周宁县站前工贸科技园内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介绍园区优势。 这个一期规划占地约700亩的现代化园区,紧邻衢宁铁路周宁站和纵三线省道,具有“铁路+公路”双重交通优势。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招商实效,今年以来,周宁县实行“飞地招商”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跨乡镇经济合作模式,‘飞地招商’模式核心在于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通过生产要素的互补和高效利用,让项目飞出地和飞入地实现共赢,实现县域产业联动发展。”刘奋飞说,在这一模式下,县直部门引进的项目可以根据产业特性、用地需求等,选择最适宜的乡镇落地,既解决了部分乡镇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又促进了全县产业集聚发展。今年以来,周宁县已收集“飞地招商”线索30余条,其中3个项目正在深入洽谈。 “飞地”迎“东风”。为凝聚全员招商力量,周宁县印发实施《产业项目招商工作方案》,聚焦特色优势产业,以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重要客商为主线,紧盯发展不锈钢深加工产业、锂电新能源、高山冷凉花卉等产业链,绘制产业招商图谱,成立11个招商“小分队”,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切实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效。 “在招商过程中,我们摒弃‘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粗放招商方式,立足本地实际、瞄准企业主体,提着‘篮子’选‘好菜’,高起点引进链上企业,有针对性强链、补链、延链。”刘奋飞说,周宁县着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逐步建立完善项目准入机制。 如今,众多企业和项目接连落子:北京阜康仁生物制药科技有限公司高难制剂生产项目正式签约,填补了周宁县域生物医药产业的空白;周宁未来农业农旅融合项目落户浦源,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1月至6月,周宁县签约项目11个,总投资45.73亿元,年度目标完成率130.6%。 招好商,如何让他们留得住、发展好?周宁县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聚焦企业需求,优化服务举措。 位于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的福建银海万向医用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精密仪器高效运转,直径0.18毫米的医用针管正以每分钟数千支的速度下线。 “因看中周宁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我们选择落户这里。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从进驻到试生产仅耗时30天。”福建银海万向医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爵东介绍。目前,该公司严格执行高于国标30%的质量标准,其产品远销欧美及其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周宁县主动靠前服务,实行“五个一”工作法(一个重点项目、一个挂钩领导、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张横道图),梳理“问题清单”,形成攻坚周报与“销号清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提级协调复杂问题,实现闭环管理。同时,严格遵循“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凝聚部门合力,全力争取土地、林地等要素资源,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周宁腾宏特种耐磨件自动化建设项目(一期)、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二期工程——周宁县小型引调水工程等重点项目按序推进;福建青山特材不锈钢深加工项目总部大楼顺利封顶;立源棉纱纺织3号厂房、周宁县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一期)等项目顺利竣工……从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到“云端”全域,周宁升腾着项目火热建设、产业蓬勃发展的热度。1月至7月,全县16个省市重点项目及78个在建攻坚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9亿元、同比增长13.1%。 □郑文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