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干部与茶农细算生态农业带来的增收账;项目工地,建设热潮涌动不息;县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群众办事满意率连续保持100%……时下,干部作风的转变,正悄然融入寿宁的发展脉动。 寿宁县将作风建设视为发展的“源头活水”,以“学、查、改、促”四篇文章系统推进。目前成效几何?转变何在?记者深入一线寻找答案。 学:从“会场”到“现场” 思想是行动先导,寿宁县委常委班子率先垂范、以上率下,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专题辅导、现场教学、主题党日等方式,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各级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4场次,依托本地红色与廉政资源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2129次。 学习如何避免“雨过地皮湿”?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坦言:“关键在于触动灵魂、精准施教。”为此,寿宁县强化警示教育,通过编印《典型案例汇编》、制作警示教育片,组织“案例复盘会”“旁听庭审”等“沉浸式”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筑牢防线。针对新提拔、年轻、关键岗位干部等重点人群,制定专项方案,推行“精读原著+专题培训”等举措,确保学习教育精准有效。 查:“真开”“敢开”“勤开” 如何确保问题靶向精准?寿宁的答案是:开门纳谏,沉到一线。 寿宁县武曲镇,乡镇党委发挥“十里山河”片区共富联合体引领作用,依托“四下基层”“逢三进格”等机制,干部主动下沉,通过民情恳谈、入户走访,变“等意见”为“找问题”,面对面与群众沟通交流,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文旅产业发展、乡村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意见建议,帮助村民解决农耕生产、人居环境整治等问题。 “以前怕干部来是走过场,现在真能解决问题。”武曲镇承天村村民叶培旺说。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以“小切口”推动民生“大改善”,寿宁县选聘25名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较好的党员和群众担任监督员,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及时捕捉群众诉求,推动解决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改:从“清单”到“清账” 问题清单就是军令状。寿宁县逐一梳理整治台账,认真研究分析对照查摆的问题,区分集中整治、立行立改事项。 “最近客流量怎么样?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协调解决?”7月8日,寿宁县领导来到清源镇,面对面同村干部及民宿负责人座谈交流。 为力戒形式主义、提升调研实效,寿宁县设立“四下基层周”暨“无会周”,县领导带着“任务清单”下沉一线,察实情、解难题,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 着眼长效,坚持标本兼治,寿宁县围绕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领域,出台《寿宁县促进工贸发展若干措施》《寿宁县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系统修订完善相关制度机制30项,从源头上堵住漏洞。 促:从“清风”到“动能” 作风建设,严管是厚爱,惩处是保障。寿宁县建立县委“五人小组”网上受理机制,每日轮值处理群众诉求,确保“件件有回音”。 动真格带来了什么?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企业家最直观的感受。福建凯优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成胜感叹道:“从浙江来寿宁投资创业,起初担心‘人生地不熟’手续难办。现在干部主动上门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今年上半年,寿宁县经济呈现稳中有进态势,151个县级以上重点项目总体超序时推进,下党抽蓄电站、寿松高速等重大项目取得关键进展。“新农人”回村、“大承天”片区共富联合体等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在全省推广,工业发展破题起势,生态铝、AI耳机、锆铪分离等项目稳步推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行走寿宁,干部状态在变,群众感受在变,发展气象在变。下一步,寿宁县将始终锚定目标不偏航、聚焦问题不松劲,紧盯结果求实效,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黄楚妍通讯员吴苏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