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龚键荣) 8月14日,省发改委公布2025年第二批共31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供全省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其中,我市共有3个案例入选,分别为“霞浦县践行‘枫桥经验’到渔排‘海上劳动仲裁’源头化解劳资纠纷”“周宁县营商‘好环境’赋能文旅市场‘新活力’”“福鼎市推行‘1+2+3’模式绘就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图景”。 霞浦作为海洋经济大县,海上作业频繁,劳资纠纷易发多发且调处难度大。由于传统争议调解模式存在劳动者维权不便、企业应对耗时、矛盾易升级等问题,影响海上生产秩序和营商环境。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将矛盾化解在源头,霞浦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溪南镇七星社区成立海上劳动仲裁庭,推动劳动争议调解模式向主动下沉、源头治理、高效便民转变。 周宁县聚焦企业需求,着眼“文旅+”融合发展,深挖文旅市场新业态、新元素,积极对接市场准入业务,简化流程、降低成本,解决企业“上马”堵点、难点,畅通“无门槛”服务通道,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惠企政策,提升文旅市场营商“软”环境和吸引力,用优质的营商环境推进“鲤乡福境·云端周宁”品牌升级、文旅消费动能提振。 福鼎市秉持“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司法服务全链条,以“企业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到哪里”的担当作为,积极探索“1+2+3”模式,构建以“前端风险防控、智能司法服务、多元协同治理”三维为核心的“枫桥式”多元解纷生态体系,既彰显司法护航经营主体的制度刚性,又传递司法为民的法治温情。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相互学习与交流活动,汲取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的精髓,通过持续对标一流、争创一流,以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