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如洗,白云舒卷,连绵的青山如黛色晕染。山脚下,河流蜿蜒而过,河岸绿树成荫,田野间绿意盎然,错落的民居点缀其间——这样一幅秀美画卷,是福鼎市管阳镇广化村的一隅寻常景致。 “回乡后,家乡如画的风景让我萌生了让更多人看见这份美好的念头。”广化村“里面社区”项目主理人之一的郑欣谈及项目缘起时,眼中满是对乡土之美的珍视。怀揣梦想,让几位返乡青年走到一起,碰撞出了打造“里面社区”项目的构想。“里面社区”这四个字,藏着他们的深层期许——要深入乡村肌理,连接多元人群,唤醒乡村的内在活力,最终构建起一个充满生机的“新乡村共同体”。 作为“里面社区”项目的核心空间,咖啡屋被定位为“社区客厅”。它脱胎自一座废弃多年的水电站,通过空间再造,焕发出新生。这里不仅提供精品咖啡,更通过感官体验、文化沙龙等活动,让游客在慢时光中,享受松弛感带来的能量补给。 “我们的核心规划并非咖啡屋这一单一业态,而是通过改造整个乡村的闲置空间,打造集青年共创办公、社群活动、在地文化体验、社区营造于一体的复合型平台。”郑欣阐述着项目的蓝图。“里面社区”项目主要由乡村咖啡馆、乡野研学基地、疗愈空间、共享空间四大板块共同构成。目前,各板块内容都在逐步完善,也开展过几次研学活动。 在“里面社区”项目中,亲子研学基地让孩童在河滩上摸鱼、嬉水、数蚂蚁,还能采摘瓜果,即兴墙绘,享受野趣。疗愈空间针对都市人群面临的压力,推出茶旅禅修、乡野耕食、放松瑜伽等项目,打造松弛空间。 “接下来,我们还计划把闲置的广化小学改造成共享空间,让它成为乡创青年服务中心与数字游民社区的载体。”对于未来的规划,郑欣重点提到了共享空间。共享空间是“里面社区”推进新乡村计划的关键支点。项目落地后,将以“我有场地+你有内容”的模式,吸引那些有技能、有创见的主理人加入。不仅能让闲置资产重新“活”起来,还能降低创业门槛,催生多元业态共生,一步步为乡村注入新动能,让乡村振兴的图景在协作中逐渐清晰。 乡村要振兴,终究要让乡亲们的腰包真正鼓起来。“我们正积极和周边村落探索‘社区+农户’的共赢模式,目前和七蒲村、乾头村的农户签订了协议,以高于市场价的标准收购当地农特产品,让乡亲们实实在在尝到甜头。”展望未来,郑欣表示,还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挖掘更多在地好物,链接更多农户,通过研学体验、社区消费、文创开发、电商助农等多种形式,让乡村的优质产品卖出去,让城市的消费力引进来,真正实现“社区在村里,收益在农户”。 “里面社区”的探索是管阳镇青年返乡创业热潮的生动缩影。在当地政策的扶持下,一批怀揣乡愁与创意的青年正在这片沃土上耕耘。从当地“云边”咖啡的火爆,到楮楼村“山咖咖”的落地,再到“里面社区”的形成,管阳镇用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无需大拆大建,通过政策扶持与平台搭建,青年以创意为画笔,在闲置资源上勾勒出产业新图景。 “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浪潮下,管阳镇积极扶持返乡青年打造村咖新业态,盘活闲置资产。”管阳镇副镇长陈施施说,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政策服务,推动“村咖+旅游”“村咖+电商”等模式创新,让青年创业与乡村振兴双向“奔富”。 □廖诗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