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援(1625-1703年),名义援、字廷孟,周宁县纯池镇纯池村人,生于书香世家,为人谦恭、智勇双全、胸怀远志。少年时,徐援家道中落,随父亲在闽北、浙江等地谋生,从事过冶炼、采伐、烧炭等重体力活。在动荡岁月中经历逆境的洗礼,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艰难跋涉,徐援树立起胸怀天下、为民请命的远大志向,坚守着忠孝厚道、大公无私的美好品格。 明末清初,战事频繁,民不聊生。浙江丽水一带连年粮食歉收,富户趁机重力盘剥,粮商囤积居奇,哄抬粮价。闽浙赣边界的手工业者数百人被逼上梁山,揭竿而起,扎寨为营。当时,徐援被众人推为首领,在浦城、江山、广丰等一带劫富济贫,震慑贪官污吏,促使近邻的粮商富户主动降低粮价,还利于民。除此之外,他还铺路架徐氏桥、修渠引水利等,历十余年,归附者达数千人,深得当地百姓拥护爱戴。 清康熙七年(1668年),闽浙总督李宣奉诏招编,徐援率众归顺,授浙江杭州府督标左营参将,后升选广西平乐府副总兵。康熙十三年(1674年),徐援奉旨参与讨伐“三藩之乱”,历时8年,先后收复柳州、梧州等府,因征战有功,康熙皇帝敕封其为左都督、骠骑将军。在广西、江西等地平乱期间,徐援体察民情、整顿吏治、除贪去暴、规范盐政,所到之处均风清气正。 康熙二十年(1681年),徐援辞官,诏准授都督同知衔(从一品)告老返乡,闽浙总督部院刘光麒赠匾“瑞徵鹊印”。回乡后,徐援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在淳江(即纯池)一带,徐援主持修复塘陂、蓄水灌溉,发展农耕经济;兴利除弊、移风易俗,构建雅族村落;倡办学馆、修葺寺祠,教化村民,为当地百姓造福祉,村民深受其益,深得村人赞扬。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徐援病逝,感于功勋,康熙皇帝亲授匾“忠义清廉”,其事迹写入闽、浙、桂等方志史册,广为传扬。 如今,在周宁县纯池镇纯池村“徐氏祠堂”的门额上竖有一块“左都督”直匾,虽已陈旧,光泽暗淡,却始终安然固守在那,庄重、肃穆,似乎在诉说这个传奇故事。 □闽东日报记者 刘源 通讯员 黄柳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