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退休后,王可健凭借强烈的责任感与炽热的爱心,深耕思政教育、聚焦困境帮扶、深入一线调研、关爱特殊群体,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行动,成为当地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 王可健始终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置于关心下一代工作首位,多年来,他频繁走进校园开展思政宣讲,用鲜活的故事与真挚的话语,为青少年播撒理想的种子。为取得宣讲效果,他课前精心撰写讲稿,课堂上以“闽东红色历史”为切入点,结合先辈奋斗故事展现革命岁月的波澜壮阔,叮嘱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做新时代好少年”。 他长年奔波于霞浦各大中小学,为困难学生筹集发放助学金并送上温暖祝福。王可健深知“帮扶要精准,调研是前提”,为此,他的足迹遍布霞浦偏远乡镇,用脚步丈量青少年需求,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帮扶举措。 2023年春季,他牵头开展为期半个月的“偏远乡镇困境青少年专项调研”,先后走访水门畲族乡、崇儒畲族乡等6个乡镇,深入20多所中小学、30多个村庄,与100余名师生、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实际需求。调研结束后,他及时整理数据,梳理出“教学资源匮乏、心理疏导缺失、课外辅导不足”等8类问题,并迅速提出解决方案,努力协调方案的落实。在开展“回头看”时,看到学校设施改善、孩子有了辅导老师后,他露出欣慰笑容,用“调研不走过场,帮扶才见实效”的行动,诠释了关工委工作的务实作风。 对于涉罪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王可健也秉持“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理念,构建“入狱前引导、服刑中关怀、出狱后安置”的全链条帮扶机制,用真诚与耐心照亮他们回归社会的道路。 2023年夏天,得知当地一位17岁的少年因盗窃入狱、情绪低落,王可健就主动与其对接。探监前,他走访该少年家长,录制亲情视频、收集其所喜爱的漫画书,结合改造案例引导这位失足少年“正视错误,学习技能”。此后每次探监,他或带去学习用品,或请心理咨询师同行,并为其争取到电器维修培训机会。该少年减刑出狱后,还帮助他联系实习岗位。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12年来,王可健先后探望多名在外地服刑的霞浦籍少年,还牵头成立“涉罪未成年人帮扶小组”,联合检察院、法院、社区等多方力量,有效降低了涉罪未成年人的重新犯罪率,用“包容与责任”为迷途少年筑起了“重生桥梁”。 多年如一日,王可健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撑起了一片湛蓝天空。他先后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福建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2018年被省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并获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特别贡献奖。” □王建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