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闽东日报讯(记者 陈薇)11月天气转冷,市民室内活动时间增多,开窗通风频次减少,为病原体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昨日,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本月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或咳嗽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中,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等症状。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建议6月龄以上人群(无疫苗接种禁忌)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疫苗后,抗体保护水平一般可维持6个月,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以增强防护。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公共场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此外,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健康饮食、提高免疫力,预防流感。如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儿童的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多样,最主要的是接触传播,还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患者的粪便、鼻炎分泌物、出现疱疹时的疱疹液、飞沫都可能携带病毒。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多伴有发热。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应及时清洁双手。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人群聚集、接触频繁的场所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接种EV-A71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因EV-A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具体传播方式多样,如摄入污染的食物和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被污染的物体、接触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感染,常表现为呕吐和腹泻,幼龄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为主。全年均可发生,秋冬季高发。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应保持手部清洁,在餐前、便后、做饭前和外出回家后,应遵循六步洗手法,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手20秒。 在日常生活中喝开水或合格的瓶装水,不喝生水。食用瓜果蔬菜时要洗净,烹饪加工食物时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做饭时要确保食物煮熟煮透,外出就餐时,优先选择卫生条件良好、信誉度高的餐厅。做好室内日常的清洁和通风,高频接触的物品表面和卫生间应做好定期消毒,确保厨房和餐厅的整洁卫生。当家庭成员出现胃肠炎症状时,应对其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规范处理,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污染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消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