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闽东新闻 >
柘荣湖头村:文明新风拂沃野 乡村振兴谱新篇
2025-08-20 15:28:22 刘源 吴诗怡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叶建超  

盛夏,柘荣县楮坪乡湖头村的千亩茶园,茶农穿梭茶垄间,检查茶树的生长情况。不远处的果园里,水蜜桃树上挂满果实,林间回荡着游客的欢声笑语。

湖头村位于柘荣县楮坪乡东部,紧邻104国道,是国家级生态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第七届全国文明村。近年来,湖头村以文明创建为核心,紧扣“党建引领、生态筑基、文化塑魂、文明育风、人才赋能”五大抓手,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由于村中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其中理发成了急难愁盼的问题。便民理发服务队了解情况后,便组织志愿者携带理发工具,为老人们提供免费理发服务,还与老人聊天,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便民理发服务队是湖头村坚持“党建+文明创建”双融双促,构建“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治理格局的背景下成立的队伍。此外,还有“红色先锋队”“环境整治突击队”等队伍,年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调解成功率100%。

茶山高处,微风拂过,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茶树像绿色的波浪般起伏。茶农江陈生正察看茶叶长势,黝黑的脸上挂着汗珠:“这高山白茶要特别注意防虫,这样茶品质才好。”

依托千亩茶园、300亩林下药材及四季不断的果园,湖头村打造出了独特的农旅融合模式。村口的“微菜园”里,黄瓜、丝瓜长势喜人,几位城关来的游客正体验采摘乐趣。

“现摘的蔬菜特别新鲜,还能带孩子认识农作物,一举两得。”游客赞不绝口。村里还实施人居环境改造,庭院变成小花园,绿意盎然,景观别致。

接近正午,村里的乡愁记忆馆成了避暑的好去处。锄头、风谷机、石磨、石舂和泛黄的老照片吸引游客驻足。讲解员正演示如何使用传统农具,孩子们轮流尝试,发出阵阵惊叹。

“我们收集这些老物件,不仅是对农耕文化的传承与致敬,也让青少年更加深刻地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村党支部书记江坤团介绍,湖头村深挖农耕文化资源,修复古民居建成乡愁记忆馆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展示传统农具、老照片等展品150件,打造“乡愁湖头”文化品牌,年均接待研学团队1万人次。

同时,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湖头村评选“文明家庭”20户、“最美庭院”30个,开展“孝德讲堂”“移风易俗”宣讲活动25场,惠及群众2500人次。2023年,村里的“围炉煮茶”“亲子农耕体验”项目入选宁德市乡村文旅精品线路,以文化软实力助力乡村振兴。

夕阳西下,阵阵饭香随风飘来,志愿者正忙着为村里的老人准备晚餐,晚餐做好后依次送到老人家里,解决不便出行老人的吃饭问题。

这种文明之风在湖头村点面开花。村里推行“村民议事会”机制,通过“一事一议”化解土地纠纷、邻里矛盾20余起,村民满意度达98%,全村实现“零上访、零案件、零事故”,获评“福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村里还将留守儿童聚在一起辅导课业,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闽东日报记者 刘源 通讯员 吴诗怡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备案号:闽公网安备35092502000047号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