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啦。快点,我们打篮球去啊。”3月4日,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原本安静的周宁县实验小学瞬间被“点燃”,同学们争相跑出教室、奔向操场,校园各处充满活力四射的欢笑声。 近年来,学生“课间不出教室”现象屡见不鲜,“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的呼声增多。因此,去年暑假期间,周宁县实验小学开始探索尝试在户外空间上做文章,在室外空地精心设计地面游戏彩绘,以“跳房子、飞行棋、石头剪子布”等传统游戏为基础,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创意玩乐空间,鼓励同学们课间走出教室、接触阳光、适当运动、充分放松。 今年3月起,周宁县实验小学依据校情、学情需要,进行了课间优化安排,在上学、放学时间上做出调整。调整后,除大课间时间不变,小课间时长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切实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以前课间,我上完厕所后几乎没有什么时间了。现在变成了15分钟,我可以跟同学聊天放松、打羽毛球、打篮球,感觉课间活动更丰富了。”周宁县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阮钿雅开心地说。 调整后的课间显然成了紧张课堂之后的“加油站”。同学们在适当运动后,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使他们在学习时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敏捷,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也增进了同学、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促使师生间的默契与信任不断提升。 美好的课间时间十分珍贵,但如何保障学生安全愉快地享有课间时光,则成了校方需要完成的重要课题。 为应对场地有限、人数众多的挑战,周宁县实验小学进一步升级打造地面游戏彩绘文化,充分释放空间潜力,并在利用原有运动场所、器材、设施设备的基础上,维护修缮旧设施,添加购置篮球100个、足球50个、羽毛球拍30副、乒乓球拍30副、跳绳100条、长绳20条,以满足学生使用基本需求。 同时,该校在要求各科任老师轮流陪同参与并引导学生们安全有序开展课间活动外,还将室外区域划分出9个重点岗位,安排9名老师作为安全巡视员,时刻关注活动中的学生状况,及时排查隐患,以避免发生磕碰受伤等情况。 “我们希望通过课间时间的调整,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让学生们身上有微汗、眼中有光亮,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周宁县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魏陈贵说。 课间15分钟“黄金时间”逐渐受到更多学校的重视,据了解,除实验小学外,目前,周宁县已有15所中小学已落实或正在筹备。 □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汤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