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鹤溪河畔探寻黄山公足迹
2024-11-05 16:51:54 吴苏梅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叶建超  

fccf9da1690fea7412bf7d86423d5052_p6_b.jpg

在寿宁县托溪乡托溪村村头鹤溪对岸,一座小山头上正在悄然崛起一座新的文化地标——寿宁县托溪乡黄槐文化活动中心。这座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资金全部源自托溪乡的群众众筹,它承载着乡民们对历史的铭记与敬仰,更是对黄三公无私奉献精神的深情传承。

黄三公,原名黄槐,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宣和二年(1120年)任徽州知州。在那个皇帝昏聩、奸臣当道的时代,黄槐目睹数十万百姓受灾疾苦,毅然上表奏请朝廷减轻徭役赋税,开仓放粮赈灾。然而,腐败官僚不仅驳回奏章,反而变本加厉地催逼百姓。面对两难抉择,黄槐凭借良知与为官造福一方的神圣使命感,选择了开仓放粮,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他的壮举赢得了“黄知州,粮谷;挂冠印,救万民”的民谣传颂。为避祸端,他挂印弃官,归隐于福建长溪县鹤溪(今寿宁县托溪乡境内)。

彼时之鹤溪,白鹤云集,宛如仙境,然山高林密,豺狼虎豹猖獗肆虐,百姓深受其害。

黄槐如守护神守护乡民,他组织猎户捕杀猛兽,保护百姓安危,寿宁、周宁、福安一带之猎户至今奉他为祖师爷与守护神;他开设书馆,传播文化,为孩童启蒙启智;他攀悬崖、采草药,为乡亲们解除病灾之苦。他的事迹被载入方志,寿宁、周宁、福安等地乡村为他立庙祭祀,其采药过的托溪乡溪洲村后山的一块高耸入云的山岩被称为“黄仙岩”,“黄三公信俗”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最早受益黄槐无私关怀的乡村,托溪乡阳尾、托溪、圈石一带的群众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都要举办盛大的黄三公信俗文化节,上千名群众云集共同祭祀“地方保护神”黄三公。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黄三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托溪乡民间自发成立了“托溪乡黄三公信俗文化研究会”,旨在深入挖掘黄三公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研究会成员不仅包括当地的学者、艺术家,还有热心于传统文化保护的托溪乡返乡“新农人”与在村群众。而在建的“托溪乡黄三公文化中心”就是由该研究会推动筹建的。该中心计划集文化展示馆、多功能厅、活动中心、民俗文化广场等于一体,将成为托溪乡乃至周边地区重要民俗文化交流平台。

托溪乡政府对此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用地审批、施工图设计、项目预算、设计方案等相关指导,还在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帮助。目前,文化中心已破土动工,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当地的文化生活,成为传承和发展黄三公文化的重要基地。展示馆内将展出黄三公的生平事迹、历史文物等,让游客在参观中深入了解这位历史伟人的卓越贡献与高尚品质。

此外,文化中心所在的托溪乡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到黄三公精神的伟大与崇高,更能够感受到寿宁县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自然风光魅力。漫步在托溪的青山绿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探寻着黄三公的足迹,致敬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共同传承与发扬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吴苏梅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