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闽东新闻 >
基层党员成为 乡村振兴“领头雁”
2021-03-23 09:16:51 张文奎 黄起青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刘涓  

咸村镇云门村的金丝皇菊 汤少川 摄

金丝皇菊大丰收 汤少川 摄

春日周末,走进周宁县咸村镇云门畲族村,就像来到一处满眼诗意的世外桃源。群山环绕之中,畲族特色山寨门、马头墙、凤凰休憩园、鼓楼尤显亮丽多彩,游人三三两两来感受畲族风情。这里旧貌换新颜,成为“网红打卡点”,今非昔比的发展,离不开村里党员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

问题 内生动力不足 带动作用乏力

农村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农村党员则是党在农村的急先锋和先遣队。作为乡村振兴主力军的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其联系服务群众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地位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

记者在周宁县组织部了解到,该县农村党员4142人,其中流动党员1691人,占比40.9%。在村的农村党员中,科技型、经济型能人数量有限。而435名农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上的359人,占82.5%;农村党组织书记、农村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分别为48.5岁、48.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为29人、19人,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着文化偏低、年龄偏大的现象。

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互联网和自媒体等学习手段的兴起让许多农村党员尤其是老龄、学历低的农村党员无所适从。部分党员干部又因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淡薄,内生动力不足,带动作用不强。还有的党员虽有致富的愿望,但长期处于因循守旧的状态,缺乏大胆突破的决心以及新知识、新技术,苦于无门路,显得无能为力。

玛坑乡溪边村党支部书记彭昌延苦恼地说,村里虽有32名党员,但是三分之一在外地,留下的三分之二还有好几个是七八十岁的老党员,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党员属于“少数”,工作起来“吃力”。

“农村党员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老百姓没有‘领头雁’,发展迟缓是肯定的事情,而且长远来看,对农村发展有害无利。”周宁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如何打破农村党员固有的思想禁锢,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之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雁”,是农村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创新

乡镇党校成

农村党员身边的课堂

为了让农村党员脱胎换骨,成为振兴乡村的“领头雁”,带着群众想,带着群众干,带着群众富,近年来,周宁县除了定期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外,还大规模组织农村党员“走出去”考察学习,让他们带回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新方法、新举措。同时,举办党员农民科技致富培训班,利用农村基地的人才、技术优势,围绕农村的经济特色,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动产业发展。

传统培训方式固然有其必要性和实用性,但也常常因为场地、种类以及培训内容专业不对口带来一定的局限性。2020年7月初,该县按照“一乡镇党校、一党性教育基地、一特色党课”创建模式,以有组织架构、有场地设施、有师资力量、有教学计划、有管理机制的“五有”标准建好新时代乡镇党校,以“乡镇办学,村集体承办”的运营管理模式,由村集体统筹做好餐饮、民宿、解说员等配套服务。

乡镇党校从乡镇、村党员干部、专家人才、先进典型等人员中挑选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乡聘教师。农村党员可以各取所需进行“点单”,选择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基层治理、生态文明、园区党建等14门特色党课,党组织提供教育资源,乡镇党校落实课程服务的“点单+配送”。

同时,各乡镇党校不拘泥于场所与教授方式,可以把乡镇党校办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一线,把培训办到田间地头、车间班组、基地企业等,尽可能容纳更多农村党员,以方言乡音、评书、北路戏、快板说唱、畲歌畲语等形式,打造“农村党员身边的课堂”。

咸村镇将抗战时期中共闽东特委机关驻地旧址作为现场教学点;李墩镇则将教育基地设在国家级蔬菜示范基地云埔蔬菜基地,开展实地培训和体验学习……课程“对味”,形式多样,让不少党员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直呼受益匪浅。截至目前,该县已建设9个乡镇党校,40个现场教学基地,累计教育培训3500多人次,还吸引县内外130批次党员前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经过培训,党员有干事创业的信心,却苦于没有资金,怎么办?2017年始,该县与周宁县农村信用联社对接合作,为全县18至60周岁的党员“量身”推出党员信贷,贷款授信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贷款期限为3年,随用随还,还可享受优惠利率。目前,该信用社已为该县194位党员提供贷款2316万元,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成效

头雁带领

发挥“雁阵效应”

一系列培训举措和扶持政策,让不少党员在潜移默化中解放思想,干劲十足,有的甚至很快就投入到助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大队伍中。

多年来,玛坑乡溪边村村集体经济长期为零,村民们对产业发展也毫无头绪。2018年,48岁的溪边村党支部书记彭昌延上任后,不曾落下县乡举办的各类培训,到政和考察学习后,发现杭椒种植效益高,而且好管理,便组织村里11名党员带头种植。

“培训过程中,认识了订单农业带来的好处,于是我事先联系好采购方,以订单农业的方式来种植,种多少就能卖出多少。”彭昌延说,在党员的带领下,33户村民,包括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紧跟其后,共种植杭椒50余亩。经过5个月的种植管理,现在一亩至少收入8000元。

有了产业,村子重新有了“活力”,收购的车子来来回回,村民的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前段时间,彭昌延在“点单”参与的乡镇党校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又获得了新启发,决定建设村级合作社,以“党员+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村民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到100亩,提升释放杭椒产业效益。

两年前,周宁县委组织部给予咸村镇云门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2万元,欲购买金丝皇菊花苗免费送给村民种植。刚开始,村民不买账,就连部分党员也处于观望状态。于是,在组织部的安排下,咸村镇云门村第一书记冯志强向村中党员发出“动员令”,带领村部分党员“走出去”,到南平市考察金丝皇菊种植业。

看到金丝皇菊带来的效益后,云门村的党员消除了顾虑,回村后,试种了40多亩。第一年,金丝皇菊亩产100斤,一斤卖80元。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村民们也加入到种植队伍。不到一年,金丝皇菊种植面积扩大到100多亩。不仅如此,云门村党员还积极参加乡镇党校培训、种植专项技术班培训,做好技术“传帮带”,使得金丝皇菊亩产提高到200斤。

经过乡镇党校培训后,溪边村、云门村党员的思想灵感得到迸发,潜能又在干实事中得到挖掘,这并非个例。实地察看李墩镇蔬菜基地后,赤岩村党支部书记与村民开启青椒、茄子的种植模式;参观完七步镇苏家山农旅融合基地后,礼门乡常源村第一书记带领村党员进一步挖掘乡村资源,走古村游路线……

“实践证明,有效的培训能改变人们的固有想法,开阔视野,而党员主动带头示范,也能让群众更有方向,更有干劲。”彭昌延说。据了解,该县党员经过多元化的培训,走上“技术岗位”,当上“创业者”的党员致富领头雁已发展到35人,带领群众发展各类企业、合作社、基地达100余家。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