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新闻快讯 >
周宁:发挥生态优势 打造“活力之城”
2021-03-09 17:07:42 张文奎 郑文敏 黄起青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陈晨旭  

image.png

游客在高盛蓝莓基地采摘高山水蜜桃

image.png

浦源镇发展大棚农业种植葡萄、百香果等水果

image.png

狮城镇城西社区贫困户采摘“扶贫果”


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森林县城、园林县城;全县小流域水质全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河湖长制工作考核连续三年居全市前列;空气监测优良天气比例为100%,空气质量居全省前列……这是“十三五”期间,周宁交出的“生态答卷”。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围绕打造生态宜居的幸福之城,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周宁更是责任在肩。如何持续发挥优质生态优势,走好绿色发展、生态赋能的路子,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周宁县委书记袁华军表示,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深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注重放大生态效益,提高农业、旅游业的产品附加值,走一条生态好、产业兴的动能转换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努力形成生态引领产业发展、产业促进生态保护的绿色发展格局。


护好生态         

富了口袋


“春节前后防火压力不小,可不能掉以轻心。”这段时间,周宁县七步镇登科地村护林员林神凑巡山更勤了。林神凑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登科地村聘请他为护林员。

“每个月有600元的补助,还不耽误发展产业和照顾家里,日子过得有奔头。”护林之余,林神凑也没有闲着,种茶、养殖家禽,日子越过越红火。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周宁县森林蓄积量达425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2.96%。该县选聘护林员163名,覆盖全县9个乡镇,实现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同时,该县积极落实生态管护脱贫政策,着重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护林员,年均增收近6000元,真正做到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

“管好林,护好林,是我作为护林员的职责。”对于这个在家门口就业的“铁饭碗”,周宁县纯池镇西山村护林员吕本禄十分感激。

近年来,周宁县通过做大生态效益补偿蛋糕、扩大全面保护天然林政策覆盖面、选聘生态护林员,开展生态补偿扶贫,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绵绵青山成了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去年8月,咸村镇梅台村村民高徐珍的“一卡通”账户收入多了800多元,原来是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到账了。“有了这一片林,每年这个时候都能收到这笔钱,不砍树一样有效益。”说起生态公益林补偿金,高徐珍喜上眉梢,他共有40多亩山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

据了解,2020年,周宁县共补助天然商品林44095亩74.96万元,补偿省级生态公益林345190亩586.82万元,惠及贫困户72户212人。


绿色产业         

乐了乡亲


春耕农忙,在周宁县礼门乡仕本村的山头上,村民李建生穿梭在锥栗林里施肥修剪,颇为忙碌。今年30多岁的李建生手脚不便,无法从事重体力活,家中收入甚微。

为了减轻李建生的生活压力,镇村干部结合本村锥栗种植历史,鼓励他发展锥栗产业。没有资金,产业扶贫资金来支援;没有土地,村里免费提供山地;没有技术,村里的老师傅和雨露计划培训来帮忙……在多方援助下,李建生种植锥栗50亩。

“锥栗有了收成,每年可以增加三四万元的收入。”如今,50亩的锥栗园成为了李建生的致富源泉,也让他对今后的生活充满期待。

从贫困户翻身变“栗农”,李建生的改变是周宁县生态产业扶贫的缩影。该县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推进生态建设的若干意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引导群众发展有机蔬菜、花卉苗木、有机水果等特色产业种植,促进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35户贫困户种植茶叶1171亩,每亩增收3000元;229户贫困户种植板栗1860亩,每亩增收3600元;参与林下经济项目建设建档贫困户60人,人均增收5000元……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绿水青山间拔掉穷根,奔向致富路。

与此同时,周宁县还积极搭建“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平台,打造特色扶贫种植、养殖基地,贫困户以入股分红、参与务工、自主创业等形式增收,实现生态产业脱贫。

盛周百合基地与浦源镇44户贫困户152人“结对子”,贫困户出资认种百合花,公司统一管理销售,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发放认种收益7.38万元;狮城镇城西社区出资10万元入股周宁县鑫阳红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猕猴桃50亩,并将社区劳动能力较差或者有儿女但无能力赡养的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帮扶,享受分红……

生态产业的发展,也让更多村民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在基地修剪、采摘鲜花,一个月能赚2000元。”今年64岁的上洋村贫困户陈华英经常在盛周百合基地打零工贴补家用,她说:“在家门口就业,顾家赚钱两不误,挺好的。”


借景生财         

兴了乡村


每逢夏季,周宁县礼门乡陈峭村就会迎来旅游高峰期,前来观光、露营、徒步的游客络绎不绝。

陈峭村坐落于后垅大峡谷的悬崖峭壁之巅,那里有瑰丽的日出、云海、星空,磅礴的峭石、岩洞、峡谷,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然而,十多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地处深山密林,交通不便,村民纷纷外出谋生,陈峭村逐渐衰落成“空壳村”。

为了改变落后面貌,2009年,村民们合股成立了周宁县陈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修缮老屋,拓宽道路,沿峭壁修建了10公里的悬崖步道和多个观景亭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随着游客增多,这个藏在大山之上的千年古村逐渐被外界所知。

如今,该村被评为首批“中国乡村游模范村”,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10余万人次游客前来一睹“芳容”。

悄然间,一批以民宿、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在陈峭村快速崛起。截至目前,该村已发展民宿17家,“云山古舍民宿”是其中之一。民宿老板陈孙壮此前一直在外地打工,看到家乡的发展前景,于2017年回乡经营民宿。“现在来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民宿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陈孙壮对陈峭村的未来充满希望。

在周宁,因旅而兴的陈峭村并非个例。近年来,该县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不断完善乡村游景点,加大招商力度,吸引资金、人才回流,全面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李墩镇楼坪村“联手”石门山,精心制定徒步古道路线及古村旅游精品路线;浦源镇紫云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开发建设红色旅游景点,建立红色廉政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玛坑乡紫竹村依托别具一格的“吊脚楼”和原始的自然风貌景观,打造“吃住行游购”为一体的生态康养旅游格局……

用“好生态”换好生活,用“好风景”换好前景。在全域旅游带动下,周宁成功创建国家级及以上文化旅游品牌24个,56个乡村生态旅游经营点先后开放运营,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屡创新高,贫困户通过发展民宿、销售农特产品、土地流转、参与务工等多种方式实现稳定增收,生态旅游扶贫辐射带动贫困户覆盖率约达15%。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