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闽东新闻 >
屏南:研学“走”进乡野间 “别样课堂”润童心
2025-10-31 09:18:11 张瑜 张声平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刘志玮  

10月24日,屏南县棠口镇棠溪研学基地热闹非凡,屏南县国宝小学在这里开展“红色研学悟初心砥砺奋进向未来”研学活动,学生走进乡野间,一堂别开生面的“田间实践课”热闹开讲。

“红薯要顺着藤蔓找,挖的时候别太用力,不然会把薯块挖破。”田间地头,农民伯伯认真讲解红薯的生长周期与挖掘技巧,学生们认真聆听。随后,大家挽起袖子、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刨开泥土,当一个个饱满的红薯从土里“冒”出时,欢呼声此起彼伏,学生们真切体会到了劳作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前在课堂上反复讲‘珍惜粮食’,孩子们或许只是记在心里;但今天亲手挖过红薯、感受过劳作不易后,这份理解才真正刻进骨子里。”带队老师孙振楚感慨道,通过“研学+”模式,把劳动场景变成“活教材”,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增长知识,在分工协作中培养团队意识,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这样的“别样课堂”,在屏南的乡野间不断延伸。在寿山乡白玉村“不耕农场”,一堂融合生物、历史与劳动教育的课程也正热闹上演。屏南县实验小学的学生化身“小小渔夫”,走进稻田,体验稻花鱼捕捞。“为什么鱼能和水稻一起生长?”“这种种养方式对环境有什么好处?”孩子们在互动中深入了解稻鱼共生的绿色种养智慧,收获了课本之外的成长养分。

近年来,屏南县将研学实践教育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依托本地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古村风情、非遗技艺和人文特色等优势资源,精心打造“厦地—前汾溪”“北墘—康里”“柏源—上圪”等研学旅游线路,将各村资源串点连线。截至目前,该县已成功打造各类研学旅游点近20处。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让每一次‘走出校门’都成为一门精心设计的课程,而不是简单游玩。”屏南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屏南,研学实践教育已成为一堂行走在绿水青山间、浸润着历史文化的“大课”。它不仅以独特的魅力为孩子们的成长添上了别样色彩,更在县域教育改革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兼具生态之美与人文温度的创新之路。

□本报记者张瑜通讯员张声平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备案号:闽公网安备35092502000047号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