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闽东新闻 >
寿宁北路戏建团65周年活态传承自成一派
2025-10-30 11:26:46 龚键荣 黄楚妍 吴苏梅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叶建超  

闽东日报讯(记者 龚键荣 黄楚妍 通讯员 吴苏梅)10月28日至2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界和文艺界专家学者、文化部门负责人、非遗传承人等齐聚寿宁,交流总结北路戏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经验路径,共同破题传统戏曲文化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之问。

在寿宁北路戏活态传承成果展示展演上,新生代北路戏演员接连献演传统折子戏《活捉三郎》《乾元山》《钟离下山》《挂画》,以精湛技艺获得专家学者和老一辈戏曲演员的热烈掌声。

看到年轻一代接过北路戏传承发展的接力棒,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原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团长叶明生感到十分欣慰。他说:“寿宁北路戏的保护传承发展历经风雨沉浮,正是有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才能拯救这一珍稀剧种于濒危之时。”

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是乱弹诸腔自清初以来一路南传进入福建,与民间音乐融合形成的地方戏,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1960年10月1日,寿宁县北路戏剧团成立,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北路戏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开始抢救遗失的曲调、剧目及表演技法,被誉为这一剧种的“天下第一团”。2006年,寿宁北路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5年来,一代又一代北路戏人坚守“把断掉的传承之弦一根根续上”的誓言,接续守护这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县委、县政府把北路戏作为本土文化名片进行重点打造,成立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提升改造北路戏剧院,建设北路戏展示馆,支持开办北路戏传习班,常态化开展惠民演出,深化“戏曲进校园”活动,出台《关于支持北路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有力营造“小县有大戏”的浓厚氛围。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备案号:闽公网安备35092502000047号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