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来,宁德市关工委始终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闽东红色沃土与实践沃土,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2018年以来,会同有关部门深挖本土德育资源,以“弘扬闽东之光,争当时代新人”为活动主题,组织开展“用好地方资源加强德育常态化”工作,走出一条彰显闽东特色、契合关工委特点、利于“五老”作用发挥、适配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德育新路,让闽东青少年在身边人、身边事的浸润中筑牢理想根基。 深挖资源编读本,让德育素材“活”起来。市关工委组织“五老”深入基层搜集素材,已编撰出版7本165篇闽东系列小故事地方德育读本,涵盖革命、好人、名人、名胜、非遗、生态等主题。同时,依托闽东日报社“新宁德”App搭建“闽东之光·德育学习平台”,将读本内容数字化,支持学校多媒体教学。推出“亲子共听”活动,方便学生与家长通过手机端学习交流,推动德育从校园延伸至家庭,显著提升地方德育资源利用实效。 创新形式搭平台,让德育课堂“动”起来。市关工委会同教育等部门在“读、讲、观、赛、研”五个方面下功夫,逐步构建起常态化的地方德育工作机制。“读”出特色。全市小学四年级每学期安排2节—4节思政课或班队会,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读本土故事、悟闽东精神。“讲”出精彩。发挥“五老”“活历史、活教材”优势,组建宣讲团进校园讲“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和“闽东故事”,年宣讲超100场次,覆盖青少年近10万人次。“观”有所悟。精心规划地方德育资源研学线路,创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实地感悟。“赛”出风采,每年组织开展优秀课件征集、征文、演讲、故事王比赛等活动,让青少年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接受教育、获得启迪。各地还利用“五四”“六一”等重要节点,为学生搭建舞台开展活动。“研”出实效。每年举办一期以“地方德育读本”内容为重点的专题师资培训班和“用好地方资源加强德育常态化”工作暨小学课程思政公开教学研讨活动,推动地方德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融入大局强引领,让德育方向“准”起来。市关工委主动融入“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发动“五老”以亲历者“口述历史”。在市委宣传部的牵头组织下,将“用好地方资源加强德育常态化”工作纳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思想走深走实工作部署,并建立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共同抓好落实。 35载耕耘,宁德关工委以本土文化的“根”,扎牢立德树人的“魂”。站在新的起点,市关工委将持续挖掘闽东精神的时代内涵,让德育更“接地气”“冒热气”,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闽东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宁德市关工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