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瑞奇,曾是保家卫国的战士,现为福安市“五老”报告团成员。40余年来,他秉持“退役不褪色”的信念,将200余万元积蓄用于助学,为300多名山区学子实现求学梦。 福安市晓阳镇地处偏远山区,戴瑞奇返乡时,看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辗转难眠。“我也是穷苦出身,小时候常站在山坡上幻想着外面世界是怎样。”戴瑞奇说,为改变家乡教育现状,助力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他率先认资100万元,号召乡贤共襄善举,最终筹集资金1010万元,成立云山教育基金会。 基金会成立以来,戴瑞奇奔波在助学一线,定期回访受助学生,确保资助到位。云山教育基金会设立“励志奖学金”与“优秀教师奖”,每年表彰品学兼优的学子及辛勤耕耘的教师。晓阳镇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众多寒门学子也顺利完成学业。 早年,戴瑞奇发现山区孩子信息闭塞,他着手建设电视差转台,面对资金缺口,他多方奔走筹措资金,终使电视信号穿越群山阻隔到达偏远山村。 2019年8月,戴瑞奇得知晓阳镇东门村一户困难家庭11岁的孩子罹患心脏病,他第一时间赶赴医院,将8000元现金塞到孩子手中;另外,带着瘫痪母亲求学的“中国好人”“福建道德模范”王林慧,曾在戴瑞奇的帮助下,克服家庭困境,考入福建医科大学,求学期间,她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刻苦攻读,如今成为护士的她,用行动传递“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平时戴瑞奇话不多,但一提起红色历史、传统文化,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叙不尽的情怀。戴瑞奇说:“福安是革命老区,北上抗日的新四军老六团里就有111名福安籍战士,他们出征后仅少数生还。”为此,戴瑞奇积极倡导,全力支持成立福安市新四军研究会,联手当地老红军、新四军后代致力于挖掘整理散落民间的珍贵革命史料,并联合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编写《一个永不磨灭的番号: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红色读本;同时,积极推动红色故事进校园、进社区,组织青少年参观革命遗址、祭扫烈士陵园,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戴瑞奇说:“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五老’的责任是守护未来,因此,关心守护下一代成长就是我的另一个战场,我要做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编外灯塔’。”从军营战士到“五老”先锋,戴瑞奇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红色基因不仅是战火中的无畏,更是在岁月长河里对美好未来的执着守望。 □吴凯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