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亮了,晚上接孙子放学再也不用手电筒照明了。”站在614中三支街巷口,望着新安装的21盏路灯,古田县屏东社区第六网格的陈伯脸上全是笑意。 此前,屏东社区“晨巡”工作组在入户走访时,陈伯的话语里是藏不住的焦急:“614中三支与614中一支街巷夜间没有路灯,120多户居民摸黑走夜路,太不安全了。”认真倾听后,工作人员一边安抚陈伯,一边在民情台账上详细记录着问题。 早发现,早响应。陈伯的诉求被上报后,屏东社区立即启动“民生速办”流程:一方面联合共建单位古田县水利局现场勘察,确认线路走向与路灯选址;另一方面召开居民议事会,就路灯高度、亮度等细节征求群众意见。 仅仅15天,从立项到施工,21盏太阳能路灯便全部安装到位。“现在晚上散步的人多了,连周边商铺的生意都好了。”住在巷口的便利店老板笑着说。 “晨巡”,是屏东社区今年推行的常态化走访机制——社区工作者每天晨巡1小时,通过“敲家门、拉家常”收集居民诉求,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响应”。这21盏路灯,正是屏东社区聚焦居民“急难愁盼”、用“绣花功夫”办好民生实事的生动注脚。 除了看得见的路灯,社区更着力破解“看不见”的隐患。近半年来,不断有居民向社区反映:小区柴火间普遍存在电线老化问题,私拉乱接现象严重,不仅频繁跳闸增加用电成本,更潜藏火灾风险。 为彻底解决该问题,社区牵头搭建“四方协商”平台——联合业委会、旺嘉物业、县电力公司现场办公,“目前资料已提交城管局审核,社区每周跟进进度,争取9月底前让所有柴火间用上‘安全电’。”社区工作人员小张翻着厚厚的登记本说。 在屏东社区,民生实事的清单远不止于此:湖滨佳景1号楼10层天台因排水管道堵塞导致积水外溢,社区接到反映后1小时内到场疏通;“晨巡”队伍与片区内空巢独居老人和独居老人约定平安信号,发现燃气隐患,当晚组织网格员上门排查,避免安全事故;针对双职工家庭“带娃难”,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和“暑假课堂”,联合志愿者提供课业辅导、兴趣活动,惠及60余个家庭…… 据统计,今年以来,屏东社区通过“晨巡走访+网格接单+吹哨报到”机制,累计解决老旧小区电表立户、路面井盖修缮、消防通道占用等各类民生问题42件。 夜色中的屏东社区,路灯串成“星光”,课堂飘出书声,老人们在小广场纳凉聊天……一幕幕温馨场景,正诉说着“用心服务”带来的幸福变迁。 □闽东日报记者 赖清炳 通讯员 邱世焓 周丽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