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乡贤归处是沃土
2025-07-23 15:49:36 单志强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叶建超  

□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山门开合,游子去来。当闽东周宁的乡贤们踏着晨露重返故土,带来的不仅是资金项目,更是一场山乡巨变的深层脉动。他们的实践,为破解乡村振兴“引才难、留才难”提供了一个鲜活范例。

聚贤有方,贵在“情”“理”相融。周宁的智慧在于,善用乡愁这根纽带,更辅以制度的坚实依托。红阳村的廊桥边,乡贤座谈的茶香从未散去;紫竹村的深壑上,陈木成捐资铺就的不仅是柏油路,更是信任之桥。这里没有生硬的“招商”,只有“唤亲”的温情——逢年过节的问候,线上线下的通达,让游子始终感知故乡的心跳。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乡村合伙人等机制的创设,则为乡贤才智的施展搭建了敞亮的舞台。情之所至,理之所归,乡贤的回归自然水到渠成。

用贤有道,重在“点”“面”生辉。乡贤之力,或如涓涓细流滋养一隅,或如江河奔涌带动全域。周宁深谙此道:李可以“云上揽山”民宿为支点,撬动古村文化复兴;而“万企兴万村”行动铺展、教育发展基金会汇聚千万善流,则是在“面”上织就共富网络。这一探索,既尊重能人志士的个体创造,也引导资源在更广维度整合裂变。

育贤有恒,成在“根”“叶”同茂。周宁的远见,在于不满足于“输血”,更着力激发“造血”的永续动能。三杉生物张裕明带回的不仅是企业,更是高山花卉的产业链条;郑怡馨等青年才俊返乡任职,在“青蓝工程”中淬炼成带富头雁。从量身定制的创业扶持政策,到驻外人才工作站对高端智力的云端链接,周宁以系统化的育才土壤,让乡贤带来的种子深扎于故乡的沃土,终成支撑一方产业的参天大树。

以真心唤归鸿雁,以平台托举抱负,以远见涵养生态,让每一份反哺桑梓的热望都有落地生花的可能,便是乡村振兴最深沉、最澎湃的动能。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备案号:闽公网安备35092502000047号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