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薇王倩陈章煜) 7月2日,福建福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海鲜菇菌包原料仓库里,工人忙着从货车上卸下大豆秸秆碎料。这些秸秆碎料经科学配比后,将替代部分传统木屑辅料,用于制作海鲜菇菌包。 作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县2024年食用菌产量超94万吨。面对传统栽培原料成本上涨等问题,近年来,古田县创新探索秸秆综合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食用菌产业“绿色动能”,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新路。 2024年,古田县被列为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同年,出台项目实施方案,投入中央财政资金320万元,对秸秆综合利用实施主体进行补贴,鼓励食用菌相关企业与菇农参与示范项目。同时,由古田县农业农村局联合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成立秸秆综合利用专班,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古田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相关负责人张琪辉说:“按照省里总的实施方案,结合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具体情况制订了鼓励政策,对采用秸秆种植食用菌的企业和菇农,袋装模式按照500元/吨给予补贴,床栽和地栽模式按照种植面积每亩补助1000元。” 福建福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首批试点企业,将豆杆、玉米芯等秸秆粉碎发酵,经科学配比后,部分替代传统木屑辅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从示范效果看,使用改良过的配方,单袋成本节约0.1元左右,全部投入使用后,每年可节约总成本150万元左右。”福建福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宪思说。 古田县依托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技术支持,通过改良秸秆预处理工艺,攻克秸秆发酵周期长、杂菌污染等技术难题。福建省食用菌产品质量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马涛说:“通过秸秆部分替代传统配方原材料,检测结果,总糖含量明显高于传统配方的银耳。” 截至目前,古田县已有6家企业、6个合作社参与秸秆基料化种植,累计生产海鲜菇1000多万袋、鹿茸菇300多万袋、银耳10万袋,并种植竹荪、大球盖菇各180多亩。古田县秸秆基料化种植食用菌技术的突破与推广,不仅降低生产成本,也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从源头上减少秸秆焚烧的环境污染,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