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的屏南县,绿意葱茏。位于长桥镇半圳村的屏南禾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智能控温设备持续运转,为菌菇生长营造“恒温小气候”,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清理菌棒,为新一轮种植做足准备。 “龙爪菇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至28℃。”公司负责人何伟强指着智能化温控设备介绍,依托先进的温度控制系统,如今龙爪菇种植打破季节限制,实现全年生产。 2023年,屏南禾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入驻半圳村,专注龙爪菇、红托竹荪等特色菌菇全链条发展。“这两年,我们持续在技术革新上下功夫,从菌棒优化改良到设备升级改造,通过一系列技改措施,不断提升菌菇品质与产量。今年,公司销售额预计突破千万元。”何伟强说。 作为食用菌种植大村,半圳村80%以上家庭投身食用菌种植,年种植规模近2000万袋,产值达6000万元,但“小户单打独斗、技术参差不齐”的发展情况,制约着产业迈向更高台阶。 对此,长桥镇积极通过政策引导,整合现有资源,全力推动半圳村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总投资3600万元、占地47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温控棚、爱尔兰大棚、冷藏库等设施一应俱全,拌料、接种、烘干等环节实现全自动化。食用菌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有序建成,福建嘉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禾纪公司等企业先后入驻,带来的不仅是资金与技术,更推动形成研发、加工、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条。 在福建亲家菇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聪彬展示着新研发的滑菇菌棒:“传统滑菇多在春节前后种植,我们新研发的菌棒,能让滑菇在端午节前后种下,打破季节性限制,填补市场空档。” 位于长桥镇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的亲家菇菌业,自2015年创立以来,持续深耕食用菌领域,逐步发展为集研发、生产、销售、初加工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型企业。其香菇、滑菇、黑皮鸡枞等特色菌类畅销市场,凭借强劲的发展势头,先后获评“福建省科技企业”“宁德市市级龙头企业”等。目前,该公司在屏南布局6个种植基地,总面积达370亩。 乡村产业蝶变跃升、企业发展保持活力,这都源自长桥镇持续优化产业发展路径,以小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长桥镇气候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温暖湿润,是食用菌生长的“天然温室”。依托这一生态禀赋,当地打出产业升级“组合拳”:加大培育经营主体,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打造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等示范点,推进液体菌种茶树菇标准化种植,培育赤松茸、红托竹荪、黑皮鸡枞、白芦菇等新品种,优化食用菌品种结构;建设食用菌现代化产业园,引入智能化设备和先进管理技术,推进企业集聚。 如今,长桥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硕果盈枝。近百家企业扎根这片沃土,1600多户、5000余名村民投身其中。300台烘干设备昼夜运转,60座保鲜库冷气轰鸣,为菌菇品质保驾护航。全镇年均生产食用菌达2亿袋,年产值突破8亿元,菌棒上长出的不仅是鲜嫩菇朵,更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长桥镇正以小小食用菌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张瑜通讯员甘叶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