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举措,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温情与关怀。近年来,在东侨开发区社会事务局的精心指导下,东侨开发区亿利社区积极整合区域资源,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以及社会慈善资源的紧密合作,打造“五社联动”救助机制,为社区困难家庭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与希望。 在实施救助过程中,亿利社区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核心驱动,建立“社区党支部—社工服务站—小区党支部”三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统筹协调的“中枢”作用,定期研究解决救助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社工服务站依托社工社会组织,发挥专业能力,组织社工党员和志愿者带头开展困难群众走访、帮扶工作;小区党支部动员党员志愿者,协助社工精准掌握网格内困难群众情况。通过党建引领,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救助工作优势,确保救助政策落实到位、服务精准有效。 张芳(化名)是亿利社区的居民,因先天原因视力一级残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举步维艰。在“五社联动”救助机制下,张芳一家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社区党员志愿者定期上门,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确保基本生活。同时,社区还积极协助张芳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免除她的医保费用,极大地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不仅如此,社区还关注张芳的精神需求,邀请她参加社区互助小组活动,让她在互助与交流中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在亿利社区,像张芳这样受到帮助的困难家庭并非个例。为给困难群众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专业服务。社工服务站定期组织社工及志愿者参加专业培训,吸纳具有丰富经验的持证社工加入团队,并邀请资深社工专家为团队成员提供专业督导。目前,社区共有持证社会工作者4人,社工志愿者60余人,累计帮助30余名困难群众,其中残障人士12人,特殊困难老人7人。 李明(化名)一家便是社工服务站专业救助的困难群众之一。李明因车祸导致肢体残疾三级,行动不便,家庭经济来源有限,生活十分困难。面对这样的困境,社区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李明提供上门义诊服务,并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定制居家康复训练计划。同时,社区邀请李明担任北岸片区残疾人协会副主席,还计划安排她参与“社区手工坊”,拓宽收入渠道。这些贴心的帮扶措施不仅缓解了李明出行不便的难题,也让她通过服务他人找到自身价值,开启生活新篇章。 在“五社联动”救助生态的构建中,亿利社区特别注重心理疏导和社会关爱。王强(化名)因病导致肢体残疾二级,长期接受治疗,心理压力巨大。社区及时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他提供情绪疏导服务,帮助他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志愿服务队定期探望,为其送去书籍、营养品等物品,并组织病友交流活动,让他在关爱与陪伴中重建社交信心。如今,王强已经从最初的抗拒交流变为主动协助其他病友进行康复训练,成为“正能量榜样”。 得益于“五社联动”救助机制,亿利社区通过精准识别困难家庭需求、实施个性化帮扶措施、强化宣传引导等一系列举措,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为社区困难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救助服务,赢得了广泛赞誉。 如今,亿利社区的救助工作已从社区“独奏”转变为全民“合唱”,一幅多元主体共绘的社区治理新图景正徐徐铺展。 □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