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竹州山,英雄的山
2025-04-21 09:05:03 林思翔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叶建超  

竹州山主村屏峰山村

宁寿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钟日住塑像

竹州山畲族革命纪念碑

□林思翔

早春二月,草木萌动,山野吐绿。在一个天气清朗的日子,我们上竹州山。

竹州山位于福安白云山南麓,穆云畲族乡西部边陲。西、南与周宁接壤,是穆云乡最边远的一个建制村。

驱车过康厝渡头后,往北便进入茫茫山地,穆阳溪上游的龙亭溪把山野横切成对峙的高耸山体,仰首可见峭壁直插云天,低头但闻谷底水声潺潺。古时交通不便,从周宁到福安西部的穆阳,须步行崎岖山路,并用藜条拖拽竹筏,摆渡深谷的溪涧,故山上的村子取名“竹舟山”。清乾隆年间来此定居的蓝氏先祖见遍地竹林,蔚为壮观,又把村子叫做竹州山村。

过了溪涧,车子沿简易公路盘旋上行,在浓密的林荫里绕了一弯又一弯,转过一山又一山,“高路入云端”,终于来到隐于大山深处的竹州山主村——屏峰山村,全村共五六座房子,住着十来户人家,这是竹州山最大的一个自然村。

竹州山村支书兰树祥告诉我们,这片方圆数十公里的竹州山山地,包括上竹州、下竹州、十二泡、三湾、曲坑、屏峰山、石厝下、浅潭面、贮园坪(现属周宁)等9个自然村,海拔平均600多米,每个自然村多则十来户,少则仅五六户,分散在偏僻的山林间。村与村之间距离都在五六公里以上,来往都是走林间小路,至少都要一两个小时,从主村到最远村要走20多公里,“到山下穆阳就更远,我小时候随大人从村里到穆阳镇区,拂晓举火把赶路,办完事回来天已经黑了,来回一趟就是一天。”

偏僻、闭塞,地势险要、交通不便。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畲族同胞艰难度日,也锤炼出了他们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在旧中国三座大山压迫下,他们苦大仇深,一心向往解放,革命愿望最强烈,要求革命最迫切,如同一堆干柴,等待着革命火种的点燃。

1929年夏,福安党组织领导人马立峰联络竹州山下凤洋村畲族青年钟阿伱,并通过他进一步发动畲民起来闹革命。1930年,钟阿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闽东畲族早期党员。此后,凤洋、金斗洋等畲村也先后成立了党支部。畲族山区成了闽东工农红军开展游击武装斗争的战场。

1935年8月,中共宁寿县委及县苏维埃政府在竹州山成立,县委书记倪英峰(后为张云腾)、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钟日住。下辖东北区委、区苏和凤山区委、区苏。县区委和政府内相应配备了畲族干部。活动区域在寿宁的樟六、藤甲窝和周墩的苎园坪周围地区以及福安的竹州山、社洋、蟾溪一带。中共闽东特委在竹州山建立了秘密交通站,以苎园坪畲村为中心交通站,北经首洋抵达周墩,南经竹州山9个畲村,又经白鼻岩、龙溪抵达穆阳,形成交通网络。此外,还利用竹州山天然洞穴多、好隐蔽的条件,设立了“土豪厂”(即专门关押土豪劣绅的处所)。

1935年间,畲族贫农团和赤卫队配合红军游击队抓土豪12人、分了38户地主260多担粮食,镇压了9个反动分子,并把到农村逼债的大财主抓起来关进“土豪厂”。闽东红军游击队还在此建立了修枪厂和后方医院,尽管设备简陋,但在当时条件下,为前方的红军游击队解决了两大难题。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竹州山这块由中共闽东特委宁屏古办事处领导的畲族山区,成为党和红军游击队的最佳落脚点,成为闽东党组织领导革命斗争的重要依托地之一。

1935年底至次年3月,国民党省保安黄苏旅多次派兵进犯竹州山,并派飞机轰炸。各村赤卫队和干部群众积极配合阮英平率领的独立师第三纵队和凌福顺等率领的周墩游击队,凭借有利地形,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当国民党当局得知竹州山是闽东红军游击队的重要据点时,派新十师一部在首洋村修筑堡垒,伺机进犯竹州山。首洋地主及民团也与新十师驻军相勾结,处心积虑企图摧毁竹州山根据地。红军游击队于是年10月19日,刺杀地主家属以示警告。首洋地主并不收敛,当他们得知红军主力到外线作战时,首洋地主带教导团和陈凤民团共300多人,于12月16日兵分两路围攻竹州山苎园坪。放哨的畲族妇女用暗语示警:“山猪来了!”村里十几位红军和干部、赤卫队员闻讯迅速全部转移,进入密林之中。只有畲民雷银弟等11个老人和妇女被敌捉走。敌人强迫他们说出红军医院和修枪厂的地点,群众回答都只是两个字:“问墙”(不知道)。

无可奈何的敌人只好将苎园坪仅有的4座民房烧毁,然后押着这些老人和妇女到陈家垅。敌人搬出“老虎凳”、夹棍等刑具,但仍然没有人肯说。敌人把他们一个个隔离开,并扬言再不说就把雷银弟老人押到他处杀死,想以此胁迫其他妇女说出真情。可是敌人得到的还是那两个字。一无所获、黔驴技穷的敌人最后只好放了他们。

不甘心失败的敌人叫嚷“要叫竹州山人绝种、草断根,连老猫小狗也要过刀”,于翌年1月10日再次“围剿”竹州山。此时叶飞率独立师一部从外线回到竹州山,正在三湾自然村慰问受摧残的畲民。时值枯水季节,周墩陈家垅民团配合国民党独立旅涉水过河,突然包围了三湾村。村游击队与红军战士协同御敌,最后因敌众我寡,只好突出重围。敌人占领三湾村后,再次进行烧杀掠夺。

是年2月,敌人再次进犯竹州出,把苎园坪男女老幼50余人关押在山溪边唯一土屋里,企图从这些人中打开缺口,情况十分危急。共产党员雷成波等冒着生命危险,与屏峰村畲族群众一道,把修枪厂机械和后方医院的伤病员紧急转送到其它地方。

为了不让红军伤病员落入敌人之手,是月13日,县苏主席钟日住从隐蔽的山洞回到竹州山,寻找掉队的伤病员,不幸被敌人逮捕,敌人用枪尾击落他的一只眼珠,将他吊起来抽打,用铁锥子扎他,将他推下冰冷的山溪里闷溺,但酷刑并不能使他说出红军的去向和所在。17日,钟日住被敌人折磨致死,然后被割下头颅,用铁丝穿过耳朵,挂在树上示众。这位“畲山雄鹰”牺牲了,但他的革命精神鼓舞着畲族同胞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正如一首畲歌所唱的:“敢做木头不怕钉,敢做笊篱不怕淋。火烧王茅心不死,杀头也要干革命。”不少畲族交通员为完成通讯任务和掩护革命同志而流血牺牲。据《福安县烈士英名录》载,畲族交通员烈士就有21人。

1936年冬到1937年春,国民党八十师在陈家垅咸竹湾和首洋等地反动民团配合下,又多次进犯竹州山根据地。经三次烧杀,使从福安竹州山至周墩的苎园坪一带的数千亩原始森林化为一片焦土;使上竹州、下竹州、三湾、十二泡、葛藤弯、苎园坪等6个畲村38户的民房化为一片瓦砾;畲族群众被杀7人,无家可归被迫乞讨他乡的有10余人;畬族群众的羊、猪、鸡、鸭全部被杀光吃光……

叶飞将军对畲族同胞坚定的革命信仰印象深刻,甚为感动。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叶飞将军深情地说:“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年代,畲族人民的作用是很大的。他们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最保守秘密,对党很忠实;第二,最团结。在最困难的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对革命斗争支援最大。我们在山上依靠畲族掩护才能坚持。白云山支脉的竹州山和屏峰山,闽东独立师的后方医院和修枪厂就设在这里。一九三六年十月至一九三七年二月,国民党军伙同当地民团曾三次焚劫了这里六个畲村。……敌人以更大兵力合围竹州山,枪杀了村苏维埃主席雷良俊同志,烧毁全部茅屋。把避在山林的畲胞赶下山,实行并村,编保甲、订连坐。可是共产党员雷成波等同志仍然活跃在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的群山之中,掩护着红军后方医院和修枪厂。在这困难的日子里,闽东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我们,特别是少数民族,对我们没有一丝隔膜,把我们当自己人,成了我们的依靠。”

竹州山,英雄的山。这片热土上的畲族同胞为革命所作的牺牲与贡献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当年叶飞将军在慰问房屋被毁的村民时告诉他们:“等革命胜利了,党会替你们盖洋楼的。”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着畲民的生产生活。1952年,省委省政府拨出专款,在竹州山重建了被白匪焚毁的民房,安置困难群众,这些新房被群众称为“革命洋楼”。还先后拨出专款兴办竹州山小学,修建“竹州山红军桥”,帮助发展茶叶生产等。还修通了通村的机耕路,硬化了主村公路。1997年以来,通过“造福工程”竹州山村民分批搬迁至穆阳镇区,在政府的支持下,盖起了58座新楼,惠及300多人。如今,他们依靠发展水蜜桃、毛竹、养蜂以及外出打工等收入,摆脱了贫困,过着全面小康的生活。

夕阳西下,将要离开竹州山时,我们久久伫立在主村的山地上。山坡上“竹州山畲族革命纪念碑”和钟日住烈士塑像,默默地述说着这里的畲族同胞光辉的烽火岁月。在阳光的照射下,纪念碑和烈士塑像光芒四射,照亮了茫茫山野,映红了一方天地。

竹州山,英雄的山。高山仰止,英烈不朽!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