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闽东新闻 >
市民课堂走热 青年夜校“出圈”
2025-04-28 12:06:43 张颖珍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叶建超  

手机摄影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光影的运用

“送娃上学后,就是我学习的时间。”

“从没想过自己这个年龄还能回到课堂,学到有用的知识。”

“白天努力赚钱,晚上学艺解压,丰富夜生活。”

……

自春季班开课以来,宁德开放大学的“市民课堂”和“青年夜校”吸引众多市民争相报名,成为他们追逐梦想、丰富生活的一片天地。

低门槛、高趣味

青年夜校成为“解压”神器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去年以来,“夜校”这个充满怀旧色彩的词汇悄然融入众多年轻人的夜生活,成为他们提升自我、丰富业余生活的新选择。在宁德,夜校在年轻人群体中掀起了一股“夜校充电”的热潮,青年夜校的课程预约常常“一课难求”,宁德开放大学行政老师林墨涵介绍,学员中“90后”占比更多,文化艺术、健康运动、技能提升是“爆款”课程。

“白天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晚上弹吉他特别解压。这里老师专业,还能认识一群兴趣相投的朋友,比在家刷手机有趣多了。”对于30岁的学员王先生来说,“低门槛、高趣味”是青年夜校吸引他的原因之一。而课程价格也同样亲民,单节课费用20元,让更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可以无负担地根据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

夜校为什么能在年轻人中“火出圈”?与几十年前的传统夜校相比,如今的夜校更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兴趣班”。

不仅仅有吉他,还有舞蹈、短视频制作、化妆……自开办以来,宁德开放大学青年夜校已累计开设20多门多元化课程,今年还增加了汉服文化、写意画等多种传统文化学科。截至目前,青年夜校已吸引超过8000人次参与。

为了让年轻人实现在“家门口”上夜校的美好愿望,宁德开放大学课程设置紧贴群众需求,推动职业技能、兴趣培养一站式覆盖,成为青年人的“充电站”,实现技能提升与文化生活“零距离”。

社会美育

正在迎来新“粉丝”

上课“充电”,并非年轻人的“特权”。2023年以来,宁德开放大学面向18至70周岁的城区居民,推出“品质生活培训市民课堂”,课程安排在每个工作日的白天,以养生、文化、技能类培训课程为主,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社会美育水平。

“活到老、学到老,上了年纪,也需要提升自己的气质。”每周三的美妆课堂上,不仅有“90后”“00后”,也不乏“银发族”的身影。今年60岁的张女士笑着对记者说,参加这门课的中老年人多是“不服老”的阿姨,虽然已到退休年龄,不少人并不觉得自己精力下降、需要休息,参加市民课堂是她们提升自己的又一种方式。

周二上午,宁德开放大学活动室内传出悠扬的伴奏声,20余位学员正专注跟随市健身气功协会会长赵丽军练习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学员陈爷爷一边舒展着肢体一边感慨道:“市民课堂不仅教会科学养生方法,更让学员在锻炼中加深情谊,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上节课的作业大家都发群里,我们一同分析一下拍摄情况。”在手机摄影班,宁德市摄影家协会会长陈向正与学员交流摄影经验,并叮嘱他们按时交作业。

全职妈妈小何和小余是这个班上最年轻的学员,送孩子上学后,就是她们自己学习的时间。“我学了5节课,现在用手机拍风景已经得心应手。”除了手机摄影班,她俩还一起报了美妆班。“对自我形象的管理,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小何说,她还有很多感兴趣的课程,计划之后一个个去学。

“师资和选题可是一门大学问。”宁德开放大学市民课堂负责人王璐说。宁德开放大学坚持品质为先,课程建设与师资打造双向发力,推动社区教育稳步发展。课程建设精准匹配市民需求,开设涵盖文化艺术、健康养生、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四大领域的课程,尽力做到老少皆宜、各取所需。同时,顺应文旅发展新趋势,做好文化传承大文章,充分展示宁德地域特色,汇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摄影家、书法家等名家大咖,上线一批非遗手工、书画课堂等具有宁德当地特色的课程,在市民中打出了名气,赢得了口碑,让“学习是有品质的休闲”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文/图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