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动宁德”App,快速定位附近充电站,紧接着插枪、扫码、充电、支付、拔枪,不到1个小时,一辆新能源汽车就能满电出发,如此便捷的充电体验在宁德已较为普及。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绿色出行渐成风尚,我市持续加大充电桩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为广大新能源汽车车主带来高效便捷的充电体验,有效缓解“补能焦虑”。 近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包括专用桩)5836个,累计完成投资4.72亿元,目前已实现全市1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及以10公里为服务半径的行政村全覆盖。 紧跟新能源电池充电技术的升级步伐,我市积极推进充电设施由交流桩(慢充桩)向直流桩(快充桩)过渡,着力提升城乡电网承载能力。记者走访宁德市区的人民广场、体育中心、综合客运枢纽等公共充电站发现,直流快充桩已成为主流,充电功率最高可达120千瓦。 新能源汽车使用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得益于我市在政策和投资方面的加力支持。2022年7月,我市出台《鼓励和支持宁德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产业化发展九条措施的实施意见》,明确新建、改扩建的公共停车场应当有20%以上的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2023年7月,《宁德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5年)》印发实施,进一步科学规划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2019年至2023年,我市共计下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奖补资金2975万元。 不仅如此,我市自2019年起,在全市执行政府定价管理的公共停车场(除路内停车泊位外)内,对依法登记的新能源汽车(除出租车、网约车等营运车辆外)全面实施24小时内首停2小时(含)免费的停车优惠政策,让市民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红利。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全市公共充电桩建设,重点加强中心城区、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充电设施布局,进一步提高充电桩的覆盖率和密度,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闽东日报记者龚键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