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锋、智慧迸射,3月13日,市气象服务中心会议室里十分热闹,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陈骥及其团队与保险公司代表们,围绕打造风险减量气象服务产品,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希望以更加精细化的气象产品,服务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陈骥说。 自任职以来,陈骥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感,扎根岗位、默默耕耘,主动拓展气象服务业务领域,不断探索气象服务新路径新模式,以创新为笔,饱蘸服务之墨,在服务行业发展和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人工增雨工作中,他始终冲锋在前,第一时间与市气象台和人影办会商,迅速落实地面人工增雨净化空气作业。尤其在我市地面烟炉人工增雨点匮乏的形势下,他积极联系业内专家,深入剖析外来污染源传播路径,精准提出地面烟炉人工增雨点的选址建议,满足我市人工增雨净化空气作业需求。 结合部门地方气象业务,陈骥主持研发了“宁德海上交通气象服务平台”,利用智能网格预报、多源数据融合以及自主研发的机器学习算法,为宁德海事管辖范围内的客渡船航线、航道、锚地、渡口,实时提供能见度和风力滚动精细化预报,有效增强恶劣天气下海上航运的安全保障能力;牵头与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智慧气象融入智慧东侨项目,以东侨开发区为试点,针对城区、工业区开展易涝点风险排查,拓宽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建立城市安全气象服务模式。 为提升旅游气象服务能力,他组建生态旅游气象服务团队。团队深入挖掘闽东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研发“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开展山海精品旅游气象服务,精准预报包括雨雾凇、云海、日出日落等特色气象景观信息,为来宁德游客打造出更优质、更舒心的旅游体验。 专注业务拓展的同时,陈骥还十分重视科研,主持《宁德海带晾晒期高影响天气气象服务技术研究》《福莆宁灾害性天气区域联防平台》等厅局级项目5项,参与厅局级科研项目3项、软科学研究课题1项。 卓越的专业能力、不懈的创新精神,多年来,陈骥审核把关业务服务产品300余期,通过开发的业务平台制作发布服务产品500余期,取得软件著作权 2项,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广泛认可,先后获得“全省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工作先进个人”“闽浙赣皖毗邻地区军队、地方气象联防协会先进个人”等荣誉。 “我们将紧扣‘两个现代化’(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探索打造‘气象+金融’‘低空经济’‘新能源’等气象服务产品,让气象信息更好地赋能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谈及未来规划,陈骥说道。 □本报记者陈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