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本报记者)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5日通过评审,决定将“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转名录主要依托福建、浙江两省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进行,福建省以宁德市牵头。非遗项目转名录成功,展现了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发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不依支钉片铁,充分运用“编木”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木拱桥营造技艺传承主要通过师傅与学徒口传心授形式或作为家族手艺而代代相传。这些造桥家族在木拱桥的修造、维护和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传统工艺的载体,木拱桥既是居民休憩、聚集场所,也是乡土文化传播阵地,人们在木拱桥上交流信息、开展娱乐活动、举行祭拜仪式,凸显地域文化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