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国内国际 >
新研究发现动脉炎病毒的感染机制
2024-11-05 17:53:24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叶建超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动脉炎病毒在许多哺乳动物中广泛传播,如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猪和马,但其感染机制此前并不明确。美国研究人员近期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报告说,他们发现了动脉炎病毒的感染机制,有助于开发相应的疗法。

动脉炎病毒拥有能长期感染宿主的能力,且当其找到新的宿主时毒性会增强,这有利于病毒进化和增加传播机会。动脉炎病毒迄今尚未在人类身上发现,但未来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使用全基因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哺乳动物身上寻找动脉炎病毒用作受体进入宿主细胞并进行自我复制的蛋白质。研究人员最终筛选出FCGRT和B2M这两个基因,其蛋白产物聚集在一起形成FcRn受体,并在细胞表面表达。FcRn受体可存在于免疫细胞和分布在血管壁上的细胞中——这两种细胞都是动脉炎病毒攻击的目标。

实验显示,从宿主细胞中敲除FcRn受体中的FCGRT基因可阻断动脉炎病毒感染,以及用针对FcRn的单克隆抗体预处理细胞,也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感染。研究人员还发现,表面蛋白CD163与FcRn受体协同作用,促进动脉炎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此外,还有一些哺乳动物由于它们物种独有的FcRn受体分子序列,不太容易感染动脉炎病毒。

研究人员表示,阐明动脉炎病毒感染机制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有助于开发相应疗法,也帮助了解未来人类的感染风险以及对应策略。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