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闽东新闻 >
乡村人才让基层 便享“科技外卖”
2024-08-29 09:18:06 张文奎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刘志玮  

立秋过后,又是农忙时节,在蕉城区九都镇九仙村畲家新时代人才驿站,一群“田专家、土秀才”正积极商讨九都镇洋岸坂村水稻病虫害防治问题和夏季干旱天气茶叶种植的应对措施。

宁德市蕉城区农业农村局科教站负责人区级科特派员陈锋说:“农村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具体又复杂的,如果我们所涉及的领域不能够满足当地群众的需求,我们就可以去请其他乡镇的科特派,或者业务部门的专家,帮助当地群众有针对性地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

像这样的智力抱团、人才联盟,人才驿站之间联动解决实际问题,如今已成为各地驻村专家们的新工作方法。2019年以来,宁德市乡村人才振兴专项小组通过实施“十百千万”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建立十个以上“基地+人才驿站”服务平台、选派百名科技特派员驻乡联村服务、组织千名专家对口服务、组建万名专家数据库,着力畅通人才要素流动渠道,切实引导了各类人才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促进人才聚集,我市着力乡村人才“引、育、用、留”,加快破解人才缺失瓶颈。一方面做大乡村人才基数,加大返乡创业扶持力度,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做强乡村人才底数。抓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高素质农民培养、乡村教师医生队伍建设等,已引进人才1.1万人,培育本土人才20万人次。另一方面,也不断做实人才服务精度,在此次人才服务周期间,市乡村人才振兴专项小组又组织专家组分赴蕉城、寿宁、福安等地开展新一期的“十百千万”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帮助基层解决发展难题。

在蕉城区雷东村农耕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向专家请教了林下畲药种植新技术。宁德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刘凯良说:“助农过程让我们学以致用,发现基层生产中真实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给农户发展生产提供一些专业化的建议和思路。也让我们在服务实践中检验理论,提升自己,这是促进产学研联动很好的平台。”

基层下单、平台派单、单位接单、专家领单,乡村人才助力基层便享“科技外卖”。据了解,我市每年组织专家服务乡村振兴不少于1000人。5年来,已选派专家7812人次,开展对口帮扶和社会事业公益性服务活动1869场,解决问题2396个,惠及群众16.86万人。

在推动人才下基层的基础上,我市还着力培养乡土人才,为解决我市基层农村没有学历又能解决实际工作难题的“土专家”申报职称问题,市人社局还牵头起草《宁德市乡村振兴技艺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探索建立符合闽东乡村振兴技艺人才特点的职称评审和人才评价制度。

当前,我市还推进万名专家智库统一运行,由市、县两级企事业单位中的专技人才、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组建的万名专家“智库”。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实施“十百千万”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加强专家服务基地和乡村人才驿站的建设管理,运用并完善乡村振兴专家服务信息化平台,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与专家资源。同时,细化乡村振兴问题需求,常态化组织专家服务,举办专家服务基地和少数民族村专场服务活动,持续为走好“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注智赋能。

□本报记者张文奎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