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国内国际 >
传承发展 古村焕新(外国友人镜头里的中国传统村落)
2024-07-09 16:11:36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叶建超  


33f44fa60f8b9fb25dc82b0825d4fe76_1720469462780_1.jpg

浙江温州市文成县有多处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图为文成县百丈漈镇篁庄村百丈漈瀑布。

江苏无锡孟加拉国籍创业者 阿 德摄

“这里大大小小的传统村落深深地吸引着我,古朴的建筑不仅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944dad24484b6a99bd9f99ea77943ee6_1720469468353_1.jpg


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皇城相府花园。

美国籍摄影师 亚当·克莱顿摄

“我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村落,一直以来,走访和拍摄过很多中国古村落。皇城相府景区位于皇城村,依山而建,古色古香,是我最喜欢的中国传统村落之一。”

7fb9f4527792e2577c327b25a201882c_1720469475807_1.jpg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哈拉新村。

齐齐哈尔大学孟加拉国籍留学生 衣睿实摄

6e496829fcf72f4125a55669ad3635b8_1720469491265_1.jpg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当地有5片古茶林、9个传统村落和3片分隔防护林。2023年,该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以茶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图为惠民镇哈尼族乡景迈大寨。

云南普洱法国籍居民 威 廉摄

“我被这里的千年古茶园、多元的民族文化和美丽的风景所吸引,决定留在这里把景迈山的茶推广给更多人。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a26495edb2b056bdaf01914cd0b4dde7_1720469482541_1.jpg


哈拉新村村民在教当地孩子演奏传统乐器。

齐齐哈尔大学孟加拉国籍留学生 衣睿实摄

“在哈拉新村,我看到四弦琴造型的村口大门、鱼叉状的路灯,还有整整齐齐的‘介字房’……这里独特的民族文化、浓郁的乡土风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地既保留传统的达斡尔族人文特征,又开发文化体验馆、民族特色美食等现代旅游资源,重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做法值得借鉴。”

ba14e735cc03d80db2f8ad0aa20e7e3e_1720469499356_1.jpg


福建龙岩市长汀县红山乡苏竹村依山而建,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至今留存着丰富的客家传统文化。


福建龙岩阿根廷籍居民 薇薇安娜·卡多索摄

“长汀县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村落得到较好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利用。我希望通过自己拍摄的短视频和照片记录这里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美,让更多人了解客家民俗文化。”

5d7d58f171e2ae3e1782c3c6fba97f42_1720469506123_1.jpg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城北村的杨品相宅建筑风格秉承典型的白族民居特色,现为“喜林苑·杨品相宅”民宿,内设小型博物馆和图书馆,时常举办各种文化讲座。

美国作家、民宿经营者 林 登摄

“2004年,我和家人定居中国,在大理市喜洲镇开始了新生活。喜洲有古朴典雅的白族传统建筑群和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过去20年间,我看到这里的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交通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多的中国和外国游客来到这里,这个小镇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喜欢的‘世外桃源’。这些变化源于当地政府和喜洲居民的共同努力。未来,我希望把喜洲的更多美好分享给世界各地的朋友。”

fafe9b3133f1f2c0ec706cd6c6ab42e4_1720469512167_1.jpg


浙江绍兴市新昌县有众多传统村落。近年来,各村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图为新昌县回山镇樟花村航拍图。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也门籍留学生 阿卜杜拉摄

“我喜欢中国原生态的古村落,建筑风格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新昌县的传统村落错落有致,山清水秀,古树参天。走在村里,经常会遇到质朴热情的村民,他们会拿出自家生产的农产品招待我,让人感到亲切、温暖。”


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优美恬静的农业景观、独具韵致的历史风貌、氛围浓郁的乡风民俗……中国各地的传统村落与大自然相融相生,自然形态丰富,人文价值深厚,展现出中华文明人、建筑与环境相互依存的美。许多在华学习、工作、生活的外国友人用镜头捕捉中国传统村落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中焕发光彩。


(本报记者杨文明、刘军国、郭晓龙、付文、付明丽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9日 18 版)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