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闽东新闻 >
市档案馆:在畲族文化和非遗传承中展现档案力量
2023-11-27 15:45:38 张瑜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刘志玮  

11月21日,市档案馆组织人员前往福州罗源县档案馆,详细了解畲族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此前,该馆还参与举办“传播闽东之光建好福建窗口”研讨会,就推动畲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问题开展实地调研和研讨交流。近年来,市档案馆致力传承保护闽东畲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立足档案,讲好宁德故事,为弘扬闽东之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宁德是中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辖区畲族人口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3项,其中省级以上84项,畲族文化是闽东之光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闽东可以引以为荣的特色和优势。

档案作为“无形”文化的“有形”承载,对于保护传承畲族文化和非遗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市档案馆致力将畲族文化和非遗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建设轨道,多次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研究探讨,深入畲族村走访调研,研究制定《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办法》《宁德市畲族文化档案管理办法》,形成全链条式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党管档案优势,建立局馆联动机制和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工作模式,协同推进各项任务落细落实落地。

目前,全市档案系统共规范整理形成畲族文化和非遗项目档案12637卷,照片档案21573张,实物2156件,视频721个,并通过口述档案采集、影像拍摄、档案修复、仿真复制等方式,征集到畲族文化及非遗相关照片档案7591张,音视频139个,仿真复制有关文书档案50余份,畲族文化和非遗项目档案资源不断丰富。

在加强传统文化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市档案馆还不断创新保护传承方式,加强传统文化档案活化利用,推进畲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创新性发展。利用地处“四大馆”文化区位优势,组织市档案馆、市博物馆、市科技馆和市青少年宫共同打造畲族文化与非遗经典研学路线,今年共吸引6000余名青少年到“四大馆”参观学习;举办“传承畲族文化,弘扬闽东之光”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图片专题展和“光影山海·追寻闽东初心记忆”主题摄影展,吸引干部、群众5000多人次参观。

此外,市档案馆还加强与福建省档案学会、宁德市民宗局、宁德师范学院等合作,大力开展闽东畲族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档案保护利用的学术研究,进一步做足特色文章。其中,今年5月,举办首届闽东畲族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档案保护利用学术研讨,向全省征集到论文64篇,内容涵盖畲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抢救、保护、挖掘、利用、品牌打造及推广、助推文化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各方面,对畲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活化利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主动跨界合作,将档案资源与高校力量结合,与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共同编纂出版《福建畲族村落文献:宗族谱牒卷》,为弘扬畲族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接下来,市档案馆将持续加强对闽东畲族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为“老”文化赋予“新”生命,为传播“闽东之光”,建好福建窗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应有贡献。

□本报记者张瑜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