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社会民生 >
品读云端之城的“四库全书”
2023-10-30 10:48:13 张文奎 魏知秋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刘涓  

工作人员正在培育金线莲组培苗 黄起青 摄

周宁抽水蓄能电站 李忻蔓 摄

▲周宁县高山晚熟水果迎丰收 郑文敏 摄

▲周宁县以水兴业,大力发展峡谷漂流等“水经济”汤文娟 摄

▲“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 叶晓晖 摄

自古香茗出深山。就在上个月,北京鸟巢·福建周宁高山云雾茶推介会在鸟巢金色大厅开幕。推介会上,各方嘉宾盛赞周宁好茶,一杯杯香茗里,一缕缕茶香后,本质上装着的是周宁的好生态。

1988年7月至1989年1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先后三次深入周宁黄振芳家庭林场调研,创造性地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三库”绿色生态理念。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深刻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赋予了“三库”绿色生态理念新的实践内涵。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北京、黑龙江等地又多次提及森林“四库”理念。

30多年来,周宁人民饱含着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感恩之情,牢记嘱托、逐绿前行,加快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经济“高质量”与生态“高颜值”相得益彰的“周宁路径”。

立足“森林是水库”,着力“养绿”涵水

走进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7300多亩山林青翠欲滴,绿浪翻滚。林下草珊瑚、黄精等中草药长势正旺,昔日“荒山”变“金山”。30多年来,许许多多的干部群众接过“黄振芳”的接力棒,为周宁扩增“绿色版图”而努力。

周宁坚持造林与育林同步,绿化与美化并行,实行“林长制”,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工作,构建“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景观优美”的森林生态系统。30多年来,全县林地面积增加了42.5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42.8%提高到72.96%,建成112个“绿盈乡村”。同时,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015年的9.33%下降至6.03%。

植绿,更要护绿。每天一大早,周宁县泗桥乡红阳村的护林员祝华森都沿着崎岖的山路开始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每个山头,每条沟渠,每一处细小的隐患点,都是他检查的重点。

“我们每天除了防火巡护外,还要观察树木生长状况,监测林业有害生物及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以实际行动守好身边的每一片绿。”祝华森说。

如今在周宁,有县级林长11名、乡级林长112名、村级林长146名,覆盖全县各乡、镇、村。周宁深化“治山护林”,建立“林长+”协作机制,完善公安、法院、检察院、林业“四位一体”治理体系,推进“智慧林长”建设,实现林地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管护,确保每一块林地都有专人负责、专人管护。

“养绿”涵水,处处碧水清流。深秋时节,沿着东洋溪亲水步道闲庭漫步,抬眼处波光粼粼、鱼翔浅底,市民们或赏景,或闲聊,感受着生态治理带来的变化。

“十三五”以来,周宁累计投入治水经费5.4亿元,建成安全生态水系89公里,完成改水300多公里。在福建省内探索采用建管一体化模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智慧监管典型案例在全国数字峰会上推广。创新推行“企业河长”“智慧河长”“民间河长”等管理机制,推动“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域内54条大小河流水质综合合格率100%,河长制考核实现“六连优”。

立足“森林是钱库”,着力“兴绿”聚财

如何不守着“金山”过穷日子?“森林是钱库”说透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内在逻辑,为周宁生态发展指明了方向。

眼下,正是丰收的季节。走进周宁县浦源镇麻岭村百亩梯田,连片的水稻正值收获期,打谷机、运输机轰隆运转,奏响金秋“丰收曲”。今年,麻岭水稻亩产650公斤左右,总产量可达91000公斤。

“靠山吃山唱山歌”。近年来,周宁以“生态农业”富民强村,大力发展高山马铃薯、高山云雾茶等特色产业,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注重把“美丽生态”做成“美丽经济”,将高山冷凉花卉“一县一业”与“庭院经济试点县”创建工作有机融合,引进百合、多肉、文心兰、小菊等花卉苗木龙头企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推广“美丽庭院+花卉”模式,让乡村庭院既有“看头”,更有“赚头”。

发展生态农业,让生产要素流动起来是活力所在。周宁搭建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为各类生产要素提供线上登记公示、交易撮合、融资对接等服务,推动“沉睡资产”变为“增收活水”。2022年以来,共盘活旧山场、老茶园、抛荒地等3万多亩,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带动近万人就业增收。

好生态不仅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更带来了人流,催生了好钱景。周宁依托“年代最久远的鲤鱼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丰银矿遗址等载体,持续擦亮“鲤鱼文化”“古银矿文化”等特色IP,高标准打造“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仙风山森林公园等一批“打卡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研学游”“红色游”“古村游”,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今年,周宁县还成功举办2023第五届生态康养与健康养老大会,引进承葛医药集团旗下华东菌群生命疗养基地,推动康养产业与养老、旅游、地产等深度融合,为县域发展和群众增收注入了新动力。

立足“森林是粮库”,夯实“粮稳民安”之基

“森林是粮库”,这句“粮”言揭示森林里也蕴藏这“国之大者”的深刻道理。周宁以青山密林为依托,采取“林下套种”“林中放养”等方式,打造林果、林菌、林药、林蜂、林菜、林下养殖等系列森林食品,绿色生态食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不断丰富“餐盘子”。

同时,创新开展“周宁有鲤·邀您来种田”活动,通过干部带头、社会参与、农户代耕、共享收成等方式,全县动员“认领一亩田”,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粮仓”,有效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俗话说,好种半年粮。周宁深化与重点院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建成“金种子”保种和孵化培育中心,实施马铃薯、中华鲟、高山花卉、优质种猪等种业创新项目,培育优质种质资源,多肉、大花蕙兰种苗分别约占全国市场份额70%、60%。还成功举办2023年南方(周宁)高山马铃薯种业与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建成福建首个马铃薯原原种“雾培”基地。

“今年,我们种植了200亩马铃薯,亩产超过1800公斤。”周宁县浦源镇溪坪村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李绍峰说。周宁县成功筛选出适合周宁种植的马铃薯品种6个,部分新品种最高亩产2000公斤以上,亩产量提高100%以上,亩均效益提升1500元以上。

“我们还积极打造‘旺铺子’,大力构建‘三品一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名特优新’品牌价值体系,打响‘周宁有鲤’区域公共品牌,线上有商城、线下有门店,引领‘土特产’跨出小循环、涌入大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周宁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立足“森林是碳库”,开辟“绿色崛起”之道

绿色“碳”索,作为偏远山区县十分不易,要做到发展和保护有机统一,创新是必由之路。走进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宁德盟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中水处理设备处理的污水变得清澈通透,一尾尾鲤鱼在回水池里欢快畅游。

这个年产值将超100亿元的工业园,通过产业定位、科技赋能,聚力打造绿色低碳园区,成为福建首个“工业园区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试点。

树立低碳绿色标杆,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0.7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1.58万吨。

周宁还积极转型“多碳”企业,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传统铸造企业兼并重组、技改搬迁,迈向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扎实推进茶企“煤改电”,全面完成“电制茶”改造,实现电能替代58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5440吨。

此外,开辟“用碳”渠道。周宁国有林场完成宁德市首笔碳汇排放交易,后洋、苏家山等9个村卖出碳指标3.4万吨,生态资源量化为农民手里的“真金白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为拥有林业资源的农户、村集体、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打造专属“碳汇贷”,推动“青山变现”。

一增一减,扩展了产业发展的绿色空间。下一步,周宁县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做深做实习近平总书记森林“四库”理念萌发地这张城市名片,着力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周宁样板”,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周宁贡献”。

□ 本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魏知秋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