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闽东新闻 >
盯紧“老”议题 监督有实效
2019-12-31 15:33:42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汤文娟  

  实现老有所养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今年以来,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市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监督、积极建言献策,扎实推进养老事业补短板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养老短板亟待补齐 


  截至2018年底,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有60.85万人,占总人口的17.1%,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总体上看,我市养老服务基础相对较弱,存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营质量不高、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意愿不强、养老服务队伍专业程度低等问题和短板,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全市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


  养老是社会关注的“老”问题,也是市人大代表关心的热点议题,如郑进良代表建议政府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谢碧容代表从加大宣传教育、支持高校设置养老专业等方面,建议加快培养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魏祖荣代表则提出将养生养老产业融入全域经济发展大格局的建议……


  人民群众关注的难点就是人大监督的重点,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发展全局,事关民生福祉。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四次全体会议关于加快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提高“老有所养”水平的决策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决定今年对市政府养老事业补短板工作开展评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金敏指出,养老事业关系千家万户,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养老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工作,让政策落地落实,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6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专题研究评议工作方案,成立评议工作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聚焦问题依法监督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将养老事业补短板列为重点调研课题。


  乡镇敬老院入住率不高的原因是什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哪些短板?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难度在哪里……9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信华、陈梅和秘书长章允斌分别带领调研组,深入蕉城、古田、屏南、福安、福鼎、霞浦等地15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了解各地养老事业补短板工作情况,并与当地人大代表进行沟通座谈。在走访调研中,调研组进一步了解我市养老工作存在的问题,例如一些乡镇主动性不强,未积极引导老人入住农村敬老院,加之缺乏专业护理人员,导致入住率普遍不高等。


  9月下旬,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又组织民政、医保等部门到福安、寿宁、柘荣等县(市)开展随机抽查。


  为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对养老事业的新要求、新期盼,调查组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向全体市人大代表推送问卷,征求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共发出网络问卷366张、纸质问卷120张,分别收回86张、80张,汇总整合39条意见建议提交给市政府。


  10月25 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养老事业补短板工作情况,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从实地走访到座谈交流,从随机抽查到问卷调查,从听取工作汇报到满意度测评,市人大常委会在评议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打出监督“组合拳”,增强了监督实效。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市政府对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养老事业补短板评议工作高度重视,召开动员会议进行部署,认真研究人大代表提出的39条意见建议。


  10月18日,市长梁伟新主持召开第十一次全市民政会议暨养老补短板工作推进会。他指出,加快补齐养老短板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推动工作、解决问题,构建具有宁德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会前,市政府还出台了《宁德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全面推广公建民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加大农村养老保障力度、鼓励支持民营养老、培训培育养老照护人才、强化政府投入和部门协作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


  11月19日,市政府召开市人大评议市政府养老补短板工作整改落实会议,制定了整改方案,从落实用地政策、加大敬老院公建民营力度、打通医养结合壁垒等方面细化了24项整改任务,逐条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单位,要求相关部门在2020年1月31日前落实到位。会上,副市长黄建龙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养老补短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标对表,全力以赴,切实补齐养老短板。


  据了解,截至11月底,我市已建成4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195个、建成乡镇敬老院103个、农村幸福院等养老设施2135个,全市共有各类养老床位24149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9.7张,初步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 本报记者 龚键荣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