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冬天我就起荨麻疹,全身发痒。”对于宁德的杨女士来说,寒冷冬季的到来也意味着荨麻疹的到来。每当荨麻疹复发,她的后背和四肢就长满风团,痒得不行,而且还越挠越痒、越痒越挠,最后的结果是导致工作时无法集中精力。近日,杨女士来到宁德市医院皮肤科就诊。 “大众对荨麻疹这个名词并不陌生。”皮肤科医生王炜介绍,据统计,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而在天气日渐寒冷的冬季,毛孔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来医院就诊的荨麻疹患者就明显增多。面对这种来势汹汹的疾病,该如何应对呢? 荨麻疹是如何形成的?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其临床表现总结为“风团伴瘙痒,此消彼长,消退无痕”。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或苍白色、皮肤色等,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可逐渐蔓延,可相互融合成片。发作时间不定,大多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少数可长至数天后消退。荨麻疹消退后不留痕迹,这个与其他的皮炎湿疹性等疾病不同。荨麻疹产生的顽固性瘙痒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工作、心情等产生严重影响。 “患者询问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得荨麻疹?’”王炜说,荨麻疹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 总体来说,大部分荨麻疹是由特定的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引起的,主要是动物蛋白性食物,如鱼、虾、蟹、肉类、蛋类等,植物性食物如茄子、竹笋、菠菜、李子等及少数水果。食物中加入的色素、调味品、防腐剂、酵母、水杨酸、柠檬酸、偶氮样四氮嗪和安息香酸衍生物等中的天然或合成物也有可能引发荨麻疹。 很多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真菌孢子、灰尘、甲醛、丙烯醛、蓖麻粉、除虫菊等气体也会引起荨麻疹,而且这些患者常伴呼吸道症状。药物也是引起荨麻疹的多见原因,这些药物包括青霉素、疫苗、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等。各种感染均可引起本病,包括细菌(扁桃体炎、咽炎、疖肿、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鼻窦炎等)、病毒、寄生虫。 比较特殊的荨麻疹是由物理因素引起的,这包括冷热刺激、日光照射、摩擦、压力等。此外,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精神因素等也可以引起荨麻疹。 “动物与植物因素也可导致荨麻疹,近日发现数例蚂蚁叮咬引起急性重症荨麻疹的病例。”王炜说到,荨麻疹的确切因素有时不易准确地被找到,因为,相关因素实在是太多。荨麻疹发生也会出现家族聚集现象,这提示荨麻疹发生也与体质遗传有一定联系。 虽然荨麻疹的病因复杂,但是医生提醒,如果出现伴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是头痛、头胀、胸闷不适、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高热等急重症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 正确治疗,牢记这几招 “得了荨麻疹,切忌挠抓,挠抓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越抓越严重。”王炜介绍,荨麻疹的根本治疗方法是去除病因,如果不能去除,则应减少各种促进发病的因素,特别是物理性荨麻疹时,同时应避免加重皮肤血管扩张的种种因素。即时许多患者不能发现病因,药物治疗也常能使疾病得到控制或治愈。 在就诊时,许多患者都会主动告知,每次发作就到家附近的诊所“打针”,也就是肌注激素治疗,基本上能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可控制一个月不发作。“但是这样的治疗方法肯定是不利的。”王炜说,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荨麻疹的常用药物,且可迅速起效,但因其有较多不良反应,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仍受到限制,并非治疗荨麻疹的首选药物。一般用于严重急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压力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无效时,或慢性荨麻疹严重激发时应用,但应避免长期应用。 医生表示,得了荨麻疹,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虽然荨麻疹来势汹汹,但也不必慌张,做好以下几步,有效防范荨麻疹。 1.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受凉、吸烟、饮酒日常保健等,因为这些因素能使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皮肤黏膜调节功能变差,病毒乘虚而入而导致发病。 2.进入冬季,皮肤也可能会因为受冷而过敏,医学上称为“寒冷性荨麻疹”或“冷荨麻疹”。对付这类遇冷而发的荨麻疹,最重要的是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应避免寒冷北风直接刺激面部皮肤,避免双手、双脚接触冷水等。 3.避免接触变应原,减少室内的尘螨数量、清扫地毯、清洗床上用品、窗帘,使用有滤网的空气净化机、吸尘器、维持适宜的相对湿度等。 4增强抵抗力。平时注意多吃一起热性食物,适当摄取蔬菜水果,合理补充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使得身体的抵抗力提高,减少荨麻疹的发生。 5.免疫抗过敏治疗,改善过敏体质。 □ 本报记者 张颖珍 通讯员 陈丽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