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鲤乡福境 云端周宁
2019-07-23 15:36:53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詹佳伟  

云端周宁好风光 叶罗彪 摄

浦源鲤鱼溪 王志凌 摄


闽东日报记者 赵巧红 通讯员 黄起青  

  不到周宁,不知夏之美。九龙漈里,高峡飞瀑自在惬意;鲤鱼溪畔,溪流婉转人鱼同乐;仙风山上,云雾缭绕悠然自得……盛夏周宁,群山绵延、山水交融,自成一色。

  周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独特、生态环境优美,发展旅游潜力巨大。近年来,该县围绕“滨海亚高原生态旅游县”建设定位,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加快推进规划编制、景区建设、配套完善等各项工作,致力打造“清新福建·云端周宁”旅游品牌。去年,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九龙漈成功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期评估,跻身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第四核心园区,更是为周宁旅游开起新篇章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此带动下,去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95.68万人次,旅游收入9.78亿元。

  强基础  构建旅游产业新格局

  入夏以来,周宁旅游热度不减,驱车来到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九龙漈园区,徜徉于奇山秀水间,听听鲤鱼与龙的故事,成了临近县市游客的首选。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九龙漈园区是以九龙漈节理型瀑布群为主体,兼有多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优良的综合性园区。去年7月,周宁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中期评估,成为继屏南县白水洋、福安市白云山、福鼎市太姥山三个园区之后又一入选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的园区。

  入选世界地质公园不仅能提升园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成为助推周宁旅游发展的助推器。“眼下,周宁县正以今年9月举办‘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活动为契机,推动一批建设项目,引进一批文创项目,扶持一批特色产业,全面提升世界地质公园园区内涵。”周宁县鲤鱼溪·九龙漈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马晓明介绍。

  与此同时,全县旅游配套工程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吃”得放心:成立烹饪协会,引导餐饮行业规范诚信经营,举办特色菜品烹饪大赛,不断提升餐饮行业服务水平。目前,全县拥有大小酒楼37家,特色餐饮店300余家。

  “住”得安心:加快推进宾馆酒店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宾馆酒店招商引资,部分酒店将于今年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期间投入运营。风谷山居、仙风小居等特色民宿颇受游客追捧,民间发展民宿热情高涨,仅今年就新开民宿7家,新增床位400张。

  “行”得便捷:在内部交通上,着力建设礼门—陈峭、际头—楼坪、纯池—禾溪,吴山底--紫云等6条旅游公路,并沿交通干道、主要水系建设生态景观带,形成县内旅游环线,实现县内半小时“交通圈”。在外部交通上,纵三线(周宁段)加快建设,环城北路已建成通车;衢宁铁路(周宁段)隧道工程提前完工,关键性工程洋角大桥顺利合龙,可望于2020年全线通车……一条条通衢大道使周宁旅游与周边地区融合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促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周宁,如果你想体会行走在高空玻璃上的乐趣、跳台上纵身一跃的刺激、农家餐馆里地道的美味,那么,七步镇苏家山村无疑是首选。

  伴着夏日凉风,记者走进苏家山。只见远处,湛蓝的天空映照着连绵青山,青葱茶园上的高空玻璃栈道游人如织,蹦极、喊泉、滑索、卡丁车等游乐项目处,欢笑声不绝于耳。这个地处大山的小村,如今已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热门景点。

  近年来,周宁县围绕全域旅游的思路,在整合九龙漈、鲤鱼溪、陈峭等景区资源的同时,把旅游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等相结合,加快一批旅游特色小镇、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并沿交通干道、主要水系建设生态景观带,大力发展以田园风光、民俗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形成有集点、能连线、汇成面的全域打造目标,推进“城乡景区化、景区全域化”。

  如今,随着人鱼特色小镇、旅游小镇、现代乡村田园旅游综合体、现代农业庄园、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乡村博物馆等一批产业性项目的全面铺开,周宁乡村处处是风景。与此同时,一大批村民搭乘上“旅游+”的快车,因旅而业、因旅而富。周宁也适时扶持农家乐、民宿、露营基地、自主采摘园发展,鼓励引导群众从事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传统手艺、民间土菜、乡村美食等产业,将旅游红利惠及每一个有条件的乡村。

  丰景客栈的经营者叶文珍便是受益者之一。今年6月,她在鲤鱼溪畔开办了当地第一家民宿。“一个月来已接待了来自新疆、河北、上海等地的游客,节假日更是房源紧张,供不应求,接下来计划筹备餐厅和娱乐设施,让游客玩在景区、住在景区、乐在景区。”叶文珍笑着说。

  在周宁,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的全域旅游格局已悄然形成。

  打品牌 推动文旅融合新发展

  傍晚,华灯初上,古朴的鲤鱼溪在各色鱼灯映衬下,向人们传递着别样的视觉美感。“现在的鲤鱼溪连晚上都很有看头!”成为游客们共同的感受。 

  距周宁县城西约五公里的鲤鱼溪,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相传南宋末年,郑氏先祖肇基于九曲溪畔,订立村规民约保护溪中鲤鱼。久之,人鱼情笃、生息与共,爱鱼护鱼蔚然成风,形成“人鱼同乐”的独特人文景观。在鲤鱼溪,人们不仅爱鱼护鱼,更赋予其人的特性,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鱼塚”“鱼祭文”和“鱼葬习俗”,鲤鱼溪景区也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鱼文化主题公园。

  近年来,周宁围绕鲤鱼文化品牌,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复原鲤鱼溪传统民俗,引进文创项目,扶植特色产业,使积淀八百年的“鱼文化”成为当地独树一帜的旅游资源。

  “旅游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推动。对于周宁来说,吸引游客的不止有自然风光,还有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周宁县文体和旅游局局长张家灼介绍,近年来,周宁县注重培育文化特色,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立足全域旅游规划发展,充分挖掘特色文化、传统文化内涵,推进“文化+旅游”“文化+发展”,在乡村振兴大格局中融入旅游和文化元素,依托文物、遗址、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突出乡镇特色文化,开展“一镇一品”“一乡一品”等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北路戏、搬铁枝、板凳龙等特色文化节目,打造鲤鱼溪、禾溪古村、川中民居等多个文化旅游景点,加快禾溪、楼坪、云门、梧柏洋等多个文化乡村旅游点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下一阶段,周宁将进一步整合九龙漈、鲤鱼溪、陈峭等景区景点资源,挖掘名镇古村、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有序推进一批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把更多的优质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旅游资源,使游客在寄情山水美景的同时,享受到独特的文化盛宴。”张家灼说。

  如今,“云端之城”的独特魅力正使周宁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一幅旅游新图正在周宁青山绿水间铺陈开来。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