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闽东新闻 >
积极发挥宁德独特优势 共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2019-06-04 10:34:36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汤文娟  

  本报评论员

  宁德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相近,亲望亲好,互融互通。

  开放合作、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是新时代的《告台湾同胞书》;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把工作做到广大台胞的心里”,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省委十届八次会议强调,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作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宁德也要在探索推进宁台融合发展新路的课题上,交上一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时代答卷,在全省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中体现担当作为、作出示范。

  着眼大局大势,注重落实落细,上下一心、同向同力。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对台工作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对台工作部署,努力发挥独特优势,持续深化经贸、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交流、融合,进一步营造台企在宁投资、台胞来宁发展的良好环境,建好宁台同胞共同家园,不断推进宁台交流合作更加广泛,相互往来更加密切,彼此心灵更加契合。

  推进宁台融合发展,要拓展产业合作深度。两地融合,产业融合是关键。围绕“新四通”,以我市支柱、特色和创新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推动能通先通、应通尽通,加强载体平台建设和口岸开放,加快与台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高起点对接和精准合作,着眼于扩链、补链、强链,推进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要结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借鉴台湾发展精致农业的成功经验,在高山花卉、深海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着力推动宁台乡建乡创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发展。

  推进宁台融合发展,要扩大社会交流广度。两地融合,情感融合是基础。“人之相交,贵在知心”。宁台社会交流日益密切,对两地融合发展大有裨益。要以宗亲联系、乡亲联络、姻亲联谊为纽带,以陈靖姑民俗文化、畲族文化、摄影文化等品牌为桥梁,加快古田临水宫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主动“搭台唱戏”,加大文化入岛宣传力度,深化台湾同胞对根、祖、脉的认同,推动和深化宁台两地交流走深走实走心。

  推进宁台融合发展,要提升惠台政策温度。两地融合,优化服务是保障。在继续全面落实好国家“31条惠台措施”、省“66条实施意见”和市“56条惠台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台胞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司法服务、人才待遇等方面诉求,进一步推出更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惠台利民措施,真心、真诚、真情服务台胞台商,以实际行动做到“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把工作做到广大台胞的心里”,让他们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隔海相望、常走长亲,宁台融合、势在必行。我们要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努力打造宁台经贸合作、交流交往最密切、最温馨的“第一家园”,促进两岸同胞感情融合、心灵契合,让宁台融合发展呈现根深叶茂的大好态势,迎来无限风光。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