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新 前移警力、靠前服务,在企业较为集中的港区建立执勤点,建立“警企联动办公室”,推行“分区域警长责任”机制,设立边检服务联络专员 ●科技强警 研发口岸诚信管理和年审备案系统,分步建设“人脸识别、快速验证”智能防控平台,建立起宁德口岸立体化和数字化的警企管防机制 3月20日凌晨,一艘载着不锈钢原材料的马绍尔群岛籍“新印NEW DECENT”轮安全驶入宁德赛江港区,准备停靠青拓集团物流码头卸载货物。宁德边检站大唐执勤点民警已提前做好船舶预检,并前往口岸码头岸边候船,确保船舶入境第一时间登轮检查、办理手续,使船舶卸载原材料快速进入生产车间,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 受宁德海域潮汐影响,每个月像这样的凌晨勤务,都有好几次,对于警力不足且需担负宁德口岸60%业务量的大唐执勤点来说实属不易,边检民警始终要精神百倍做好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保障船舶安全快速靠港卸货。然而,在这个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和深加工基地,要跟上争分夺秒的发展速度,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仅靠勤劳还不行,得从机制创新和科技升级方面提效率。 宁德边检站根据宁德口岸的特点和企业现实需求,致力打造专业高效的“保障重点、服务发展”边检工作服务品牌,前移警力、靠前服务,在企业较为集中的港区建立执勤点,并在青拓集团等5家临港企业“家门口”,建立“警企联动办公室”,推行“分区域警长责任”机制,设立边检服务联络专员。 “我们由责任民警全面对接企业码头调度管理人员,实时掌握船舶进出港,以及现场作业情况,从而推行预约办理、现场办公等服务,精准保障临港重点企业船舶快进快出。”宁德边检站大唐执勤点负责人陈长岳介绍。 2018年,青拓集团年产值达1008亿元,成为福建省首家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民营企业,宁德边检紧贴省、市发展战略,在移民管理工作的最末端、最前沿,持续落实“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良好通关环境,全年在青拓物流码头办理出入境船舶345艘次,进出口货物750万吨,全部做到“零等待”“零滞港”,有效节约企业生产成本500余万元,有力助推口岸经济蓬勃发展。 “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效益。有了边检民警的帮忙和指导,我们码头作业秩序井然,装卸货更安全、更高效,企业也能集中精力安心抓生产,这对我们提高产值和效益帮助很大。”青拓集团物流公司董事长章东龙感慨道。 由于宁德口岸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同时还受点多线长面广等因素制约,口岸建设和安全管控遇到的难题多,需要投入的力量大。为此,该站积极协调当地党委政府,在青拓集团率先成立15人协管员队伍,建立民警和协管员配合巡查的机制。 同时,宁德边检还积极向科技要警力,通过研发口岸诚信管理和年审备案系统,分步建设“人脸识别、快速验证”智能防控平台,以青拓集团物流码头建设为样本,全面规范口岸限定区域管理,建立起宁德口岸立体化和数字化的警企管防机制,为企业经营生产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口岸社会环境和通关秩序。 □ 本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卓高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