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乡镇动态
周宁玛坑乡:“一村一策”助农精准脱贫
2017-08-25 11:00:09 黄起青 来源:宁德网  责任编辑:郑慧美  

宁德网消息(黄起青) “我自愿申请脱贫。”近日,周宁县玛坑乡首章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郑银赐对该村党支部书记陈桂清说。原来,去年郑银赐利用县扶贫开发协会给予的5000元资金入股了村合作社。如今,他不仅年底可享受3000元分红,而且通过在村合作社打工年收入达3万多元。他的妻子从事家政服务月工资1500元,孩子的肾病也好转了,所以郑银赐主动申请脱贫。

首章村曾是周宁县典型的贫困老区村,为了摘掉穷帽子,该村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茶叶生产加工。2016年,村里7户贫困户被村合作社吸纳,年终按股分红,且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还可出工拿工资。村里还鼓励贫困户发展桃子、生姜、花生、马铃薯等短、平、快的生产项目,村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销售,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

“去年脱贫了5户,今年只剩2户。除了郑银赐,另一户贫困户也在合作社打工,每月可领到5000多元工资。所以,年底全村脱贫任务将顺利完成。”陈桂清介绍,通过发展村合作社,村财收入一年可达16万多元,将这些钱不断投入到村集体产业中,种植茶叶新品种、新建茶叶加工厂、发展农家乐等,不仅让贫困户脱贫,还可以激活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整个村的发展。

首章村发展村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做法是玛坑乡因地制宜将村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相结合的一个缩影。该乡为了加快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为14个行政村制定了“一村一策”脱贫方案。

如今,玛坑乡每个村正按照精准扶贫脱贫方案进行脱贫建设。例如,依托千亩竹林基地,灵凤山村发展竹业项目毛竹、竹笋、竹制品等,实现稳定脱贫;利用林公宫祈福文化,以杉洋村为龙头,带动长峰村、赤洋村等发展香烛等民俗工艺品,开发林公文化用品集散中心,结合民俗餐饮等服务业促进农户增收。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备案号:闽公网安备35092502000047号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