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郑慧美 郑文敏)“咯咯……咯咯……”8月7日,李墩镇黄埔村的一片林地中,在贫困户林树英的召唤下,成百上千只土鸡从四面八方涌来,围在一起抢食。 “之前长期搬砖落下了病根,身体虚弱,无法干重体力活,在家务农,收入勉强够生活。”该村贫困户林树英感触颇深的说。一年前,林树英还在为生计苦恼,找不到致富门路。现在的他可是信心十足:“明年我继续跟着合作社干,争取早日摘‘穷帽’。” 林树英口中的合作社正是“周宁县利众农民专业合作社”,2016年,黄埔村支部通过与县林业局支部联建,动员全村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联合成立该合作社,通过带着贫困户干、帮着贫困户赚,带动全村59名贫困户养殖鸡、鸭、鹅,并在林下套种药材,成为全县首个精准扶贫整村推进示范基地。 据了解,该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形式发展林下养殖业,社员既享受务工待遇,又享受利润分红,项目年收益的15%作为村集体收入及下年度的资金投入,其他85%全部作为社员分红,经济组织规范运行管理,保障贫困户利益。 果子众人享,味道甜又甘。“去年刚起步,年末分得红利1000元,加上在合作社打工增加的收入,生活逐渐好起来了。”该村贫困户林兆其开心地说,加入合作社,不仅有收入,还找到了家的感觉,贫病交加的时期,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黄埔村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建立股份合作的紧密联结,一起脱贫致富。”黄埔村村委书记林妙树说,合作社采取的是“散养”模式,由贫困户每天赶着鸡、鸭、鹅去野外山林草地吃草,傍晚再赶回农舍。这种模式省时省事,可谓是好处多多:吃的都是天然食品,基本上不用饲料。由于长期在野外奔跑,肉质上乘,既有效利用了村子里的生态资源,又节省了贫困户们的人力成本、养殖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