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周宁文学 >
轻叩历史厚重的足音 ——古镇咸村寻访记
2016-06-12 10:02:00  来源:周宁县委报道组  责任编辑:肖海辉  

但凡美丽的古镇,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闽东周宁山城的版图上,有一个叫咸村的千年古镇,自然也不例外。

虽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周宁人,对这片古老的土地还很陌生。常听朋友说咸村是个文化古镇,蕴藏着许多古迹,尤其是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完好的古民居,总会心驰神往,那是一个怎样的境界呢。

时近中秋,云淡风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带着和天气一样明朗的心情,再次前往咸村访古寻幽。车行在崎岖的山间公路上,一座座茶园从车窗外闪过,山坡上、竹林间不时闪现出一个个古老的小村庄,黑瓦黄墙醒目,久经风雨的土墙上布满剥蚀的痕迹。田垄阡陌,鸡犬相闻,间或有瓜藤缠绕着篱笆,那简陋里恣肆爬行的绿色,给安静的小村增添了许多生机。

咸村——又称桃源,位于虎头山下的桃源溪畔,四周群山环抱,山清水美,人杰地灵,自古商业发达,是闽东名镇,也是闽东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心。咸村之名始于唐末宋初,传说仕本村李氏宗祖岳王兵败夜过此地,闻村人熟睡鼾声如雷,脱口而出“鼾村”,因“鼾”与周宁方言“咸”同音,故而得名。咸村古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几度波折变迁发展至今。咸村古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一批明清古建筑如祠堂、殿厝、坊亭、阁亭桥保存完整。镇内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就有120座,多聚集在古镇中心的洋中村。

村落是人类最早的聚落形式,古人云:“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场圃筑前,果园树后”,咸村古镇正是这种环境模式的写照。咸村的村舍多沿溪而建,又恰有八村,故雅称“桃源八境”,每个村多以同宗同族人居住。由于受古文化影响颇深,咸村古朴淳厚的民风至今犹存。

咸村的美不仅在于生态环境,久远的历史文化积淀更赋予它无穷的魅力。虽说流连于咸村的山水天地间,犹如浏览一部古典的线装书,那淡淡的墨香会悠然沁入你的心灵。但在镇内随便走走,稍不留意,你的心神就被拖进悠悠岁月。无论是漫步在风光秀美的桃源溪畔,还是徜徉于爬满青苔的古老巷子;无论是踏访青砖黛瓦的明清古民居,还是探寻老宅深处的幽幽古井,那些古意盎然总会与你不期而遇,不由使人思绪飘摇而景仰不止,让你不觉地走进历史云烟深处……

从咸村镇政府出来,穿过左边一条水泥铺就的巷子,便是洋中村。站在巷口,但见街贯巷连,屋宇错落,一排“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古民居,飞檐翘角,重门深巷,似乎聚集了千年的灵气。在这里,石板路就是时空隧道的分界线,走过水泥路跨进了石板路,就走进了古镇的历史。

洋中村是乱世廉臣孙翼如的故里,有古宅260多座,里厝大房就有11座,祠堂4座。村中还有4座私塾,分别是文昌阁、奎星阁、池亨、大地厝书馆,一个狭小的村落居然有4家私塾,可见其先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村中现今保存较好的均为大宅,建筑布局多体现为以血缘为中心的家族聚居格局,其中以孙氏古民居群尤为突显。

孙氏古民居群绵延整条长安街数百米之长,主座建筑就有18座,内有水井11口,设计造工精巧。与之相临的郑氏、林氏古民居群之间都以巷道相隔。房屋多是砖木结构,以三合院或四合院最为普遍,青砖青瓦,雕梁画栋,雄伟壮观,花鸟、山水、诗词镶嵌其中,古色古香。房屋均为坐北朝南,大门一般设置在南向中轴线正中,间或有因受风水格局影响而大门向东的。在正门之内还设有仪门四扇,仪门窗扇木雕精美繁复,多以暗八仙或岁寒四友为题材。古民居的门楼前、厅堂中、横梁上几乎都悬有匾额,如“紫气东来”、“和气致祥”、“座满春风”等。门楼字是最具代表的符号,它凝聚了家族的文明声望、门道家风,亦对后代以启化作用。古民居群的结构、布局、雕刻的意象、匾额及楹联的文字等,无不寄寓着家族和睦融洽、吉祥如意和繁荣昌盛的美好希望,也承载着当年主人文士、商贾的辉煌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走进古民居深邃悠长的小巷子,一边的沟渠常年流水淙淙,天光云影筛泻而下,仿佛悠悠逸逸了几千年。那被脚板和岁月风雨磨砺得晶莹发亮的青石板路,色泽青纯,古朴厚重。抬头间,檐角依然笑迎着天空,几只斜飞的燕子掠过头顶,湿润的风轻柔地从巷子里吹过,往昔的云烟好象一伸手就可触及。轻抚着爬满青苔的灰黑色院墙,仿佛穿梭于深邃的时空隧道,我不由放慢了行走的脚步。   

被称为“殿厝”的古民居群聚集一处,毗连相接,厝内有厝,错落有致,特有的构筑和古朴的韵味丝毫没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减退消失。相反的,在这里,所有的东西仿佛都染上了时光的沉香。

在村中老人指引下,来到了孙翼如的故居。古厝共有三重门楼,斑驳的门楣,生锈的门环,剥落的院墙。穿过两重门楼才是正门,迎门石门、倚石、梁眉、案板均是青石,磨凿光洁,镌刻着一副对联“门拱紫辰春富贵,天开黄道日光华”,蕴含着主人祈吉纳祥的美好心愿。推开清漆剥落的古厝厚门,跨过石栏,就面对着门楼厅的照门,这是两扇往外开的大门,亦称二道门,它不仅是宅院的“徽记”,也起到隔绝视线直透的屏蔽作用,还可给人以空间变换之感。因所处位置显要,选材及造型都十分讲究,或作书法,或镂空精雕细刻,平时一般关闭着,只有贵客光临或办喜事才能开启,人们进出要绕左右偏门及走廊。由偏门进入则到了厢房,厢房一共有三间,中间为花厅,正前壁摆有几桌。两厢房壁雕花窗格,或描写历史人物,或雕刻飞鸟虫鱼,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传统儒家教育随处可见。

两花厅间是个近50平方米的长方形天井,栽有花卉盆景,中间有两口直径达1米的大鱼缸,上方照壁描边绘画,还有书法名家的题词。在这里,天井就如古厝的魂,能把大自然融入院落,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将日月星辰尽收眼底。一个老阿婆和她的孙女坐在天井边慢慢挑拣着茶青,正午的阳光照射下来,给古厝抹上一层明媚的色彩,老阿婆那被岁月刻满痕迹的脸,愈发显得安然、祥和。秋日的阳光依然耀眼,而这里始终保持着一份淡定和静谧,踏入其间,我的心瞬间便沉静了下来。

古厝正厅高大庄严,正面照壁前有几桌,几桌前摆着八仙桌,两边各放着太师椅。过卷门就到了正后厅,正后厅后又有一天井,其两旁则是厨房。正厅上方有楼厅,这楼厅比二层楼面高3尺,故称半高楼、走马弄,外观结构工整。古厝内部空间宽敞,装饰多以木雕、石刻、泥塑、彩绘为主,工艺精湛。房屋的廊沿、檐口、桅柱、窗棂、门楣,到处可见雕刻的吉祥图案,惟妙惟肖,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宅院深深,古意横秋,穿行其间,市井的喧嚣顿时消失殆尽,一切恍如隔世。

古厝的后天井有一口地下泉水古井,井沿青石条垒就,源深流隐,取之不竭。任凭岁月流逝,水色依然清澈明净,水味甘甜清凉,润泽着一代一代的孙氏子孙。站在井边,俯视井底,一股清凉迎面而来。在咸村古镇,古井亦是千年古迹,如果把古民居比喻成淡泊的水彩画,这古井就是画眼,它的气韵贯通人文气味,更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民居的魅力,不仅是它的建筑,更因它是岁月的载体,是无声的语言,是一种历史、文化和符号,也是一种灵魂和境界,其诱人之处还在于演绎的深厚民居文化底蕴和建筑美学。咸村的古民居在结构上一般都是马房、六窗门、大门、仪门、厢房、天井、前厅、后厅、后天井、古井,无不体现了我国古典民居的建筑风格。虽然内部房间众多,但因朝向好、光线足、空间大,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从这里也反映出主人的精明,既考虑到大厅的高大华丽,满足了礼仪的要求,又照顾到平时居家过日子的使用方便,确实是匠心独具。

古民居是咸村深远悠长杳然于历史深处的文化遗存,已永远和咸村人的记忆连在了一起。这里的每一座古民居都有一个故事,一座非凡的古厝,就是一部沧桑的家史。岁月盈缺,斗转星移,这些古厝一如饱经沧桑的敦厚长者,以古朴大气的风貌,默默地屹立在这里,守护着这座古镇,荫护着子孙后辈。

走进古民居,俯拾的尽是故事文化,观摩着这些散发着历史气息的文化遗产,才明白,时间是真诚的,它抹去的只是浮华。当一切成为过去,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这些古厝默默而安然地固守着几百年的辉煌,不断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视线。

离开咸村时已是黄昏,桃源溪不知疲倦地流淌着,归鸟的翅膀许是驮不住夕阳,滑进了桃源溪里,夕照给溪水镀上了一层血红,水光波动,耀人眼目。回首望去,飞檐翘角的古民居群在古铜色的夕阳下像一个梦,一个沉睡了千年的梦。

澄净而空灵的咸村古镇之行,在我心里拖长了足以飘摇心襟的裙裾。终于知道,这一处古韵十足的净土,已生出一个个腕足,牢牢地缚住了我,唤醒我心底的敬意,让我一而再地走近,去轻叩那历史厚重的足迹。

轻叩历史厚重的足音 ——古镇咸村寻访记咸村 寻访 古镇2116周宁文学周宁文学http://www.fjznxww.com/2016-06/12/content_3654.htmnull周宁县委报道组但凡美丽的古镇,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闽东周宁山城的版图上,有一个叫咸村的千年古镇,自然也不例外。1/enpproperty-->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