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 周宁文学 >
又到粽子飘香时
2016-05-18 15:10:28 飘雪 来源:周宁县委报道组  责任编辑:肖海辉  

资料图

 

外婆一早从老家打来电话,说托人给我捎来了我最爱吃的花生肉粽,让我这“糯米袋”先尝为快。一时间我眼角酸涩,那缕缕深藏在记忆里的温暖,瞬间萦绕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收到粽子时还是温热的,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粽叶的清香扑鼻而来,咬一口,糯米的甘甜,肥而不腻的肉馅,清香绵软。肉香、糯米香、粽叶香一起融在嘴里,粘稠的酥香直透肺腑,甜入心底,方始觉又到一年端午时,又到粽子飘香时节了。

 

端午,是一个氤氲在艾香里的传统节日。“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我们周宁,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洒扫庭除,然后将菖蒲和艾叶用红丝线捆扎成一小把挂在门楣上,犹如过年贴春联一般,说是既能杀菌,又能避邪驱鬼魅。那艾叶沁出的清香在初夏的空气里低回婉转,淡淡的,沁人心脾。

浓浓的粽香,携带出了许多童年的回忆。小时候在乡村,每到端午节,父亲总会和我们兄弟姐妹说起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告诉我们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而母亲总会去野外拔回艾叶,放锅里烧汤让我们兄弟姐妹洗澡,说是洗了可以驱痒避邪。然后给我们换上新衣裳,额头点上雄黄,脖子挂上她用樟脑丸做芯、外用五色彩线织结成的小巧玲珑的“避邪丹”。我们一群小伙伴就兴高采烈地相约到村子里头年的新媳妇住处,讨用五色丝线织成的“长命缕”彩绳系于手腕和脚腕上,据说不仅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还可以长记性,学聪明,还有种说法是下辈子能当更漂亮的女娃。也因此,我们总是从村头讨到村尾,且乐此不疲,心里的那个美呀,至今想起来依然忍俊不禁。

端午是中国的民俗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绵远的文化,而端午包粽子又是民间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周宁是山区,端午节没有什么赛龙舟之类的传统民俗,过得简朴而平淡。唯有包粽子,沿袭了几世春秋传承至今,感觉这端午就是粽子,粽子就是端午。于是,一入农历五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包粽子,准备过端午。随着粽子清香在大街小巷上空不断飘溢,传统节日的气氛和韵味也就越来越浓地罩在这块明朗的土地上。

包粽子不仅是一门手工活,也是一个程序繁多的技巧活。每每在端午的前两天,外婆就已准备好经蒸煮过的粽叶、稻草芯,并烧制一种专用的小树木的灰水,俗称“金水”,用来浸泡糯米,以灰水中的碱性增加粽子的糯感和保质期,并让粽子带上灿烂的金黄色,增加节日的喜庆。同时,根据家里大小的喜好,事先准备好糖豆沙、五花肉等各种馅料。

外婆包粽子娴熟利落,速度很快,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口感特好,看外婆包粽子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她先用两片粽叶上下重叠着折起卷成一个三角的斗状,放入一半糯米,接着放进一团甜豆沙或者一块腌制好的五花肉,再用糯米填满、压实,将上端的粽叶折下来盖住三角斗,然后反折以确保边缘不留缝隙,再往边上一卷一折,用拇指捏住,然后用一根稻草芯上下环绕两圈捆扎起来,一个精致而结实的粽子就完成了。我像欣赏艺术品一样这个摸摸,那个嗅嗅,垂涎欲滴的样子总惹得兄弟姐妹好一阵哄笑。

包好的粽子,母亲就十个一匝将它们整齐地码在桌子上,并按照不同的内陷和口味做好记号,然后垒入大锅烧煮。不一会功夫,粽叶和着糯米的清香便随着升腾的蒸汽溢出锅外,整个院子都飘散着诱人的香味。煮粽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于童年的我来说,也是一种漫长的等待,我总挡不住粽香的诱惑。粽子刚一出锅,我就迫不及待地剥开,那金黄中夹着点点花生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出一股特有的粽香,咬上一口,过节的滋味就从舌尖弥漫到全身。外婆在一边不时叨着:“糯米袋,慢着吃,别噎着。”想来好笑,那时家里包的粽子几乎都成了我这个“糯米袋”端午节前后的主食。

小时候,似乎只有端午节才能吃到粽子,而现在,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能吃到,且各种粽子应有尽有,还什么馅儿的都有。可是,买回来的粽子,却怎么也吃不出那种唇齿留香的味道,更感觉少了些许别样的情怀。我始终最喜欢也最难以忘怀的依然是外婆亲手包的香喷喷的粽子,那小小的粽子,裹着浓郁的爱,包的是一份温暖,一份绵深的亲情。

年年粽子香,岁岁端午情,又到粽子飘香时。而今,年事已高的外婆虽无法亲自再为我包粽子,可她每年都会托姑婆给我包上两匝我最喜欢吃的花生肉粽。那馨人的粽香,裹着外婆深深的爱,始终温暖着我的身心。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92502000015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