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是座山城,被誉为“高山明珠”,坐落于全省海拔最高的山峰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怡人,有着“天然空调城”的极佳气候;更有着华东第一的九龙漈瀑布群,人鱼同乐的鲤鱼溪文化……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来小城旅游观光的人与日俱增。 在一年又将尽的时刻,小城有幸迎来全国散文名家的采风活动。这是年末的一场文学盛宴,和他们一起游玩在家乡的山水中,我的心里泛起久违的感动和喜悦。感动于他们对山水由衷喜爱,亦感动于他们以一颗文人的纯真之心和赤子情怀来感知山水,待人接物。 从感受到阅读快乐的那一动人瞬间开始,文学走进我的生命,带给我智慧的同时,亦给我一颗善感的心。于是我在文字的海洋里悠游享受阅读快乐的每一天、每一年也渐渐变得厚实,心灵也慢慢充盈起来。我发现世界原来是如此多元,又彼此相通,很多东西千姿百态地存在着,但只要你掌握认知世界的情感和文化,你总会在不同的东西里头发现诸多的相通之处。文学的“共鸣”亦是如此。在文字的世界里,我被许许多多优秀作家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所感动,因为他们真情、善美的文字,心里经常多了一些不可名状的快乐。 多年来,很多的习惯在慢慢地改变,但买书和阅读的习惯是一直不曾改变的,《读者》、《散文选刊》等杂志,一直不断订阅着,亦不断收藏着。因为吸引,所以阅读,因为阅读,所以对精心编制着这样一份刊物的编辑也怀着一份深深的敬意。 在这次采风活动中,有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散文家。因这样的文学活动,我有幸认识《散文选刊》的主编葛一敏老师,还有西安著名文学家吴克敬先生,《十月》杂志原副主编、编审张守仁先生和浙江省文联副主席黄亚洲先生等人。他们很多人曾经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他们在文学道路上的成就是我这辈子也无法企及的,但他们带着文学气质的待人接物方式却令我自在和欢喜。我喜欢他们叫我“丫头”和“女娃娃”,这种带着北方风味的称呼,令我觉得他们有许多邻家大哥、大姐的亲切感。我喜欢他们真诚地指导小城山路文学社的小记者们,如何感悟生活,理解文学的真、善、美。我亦喜欢他们对小城发自内心地赞美:“神山鬼水九龙瀑,感天动地鲤鱼溪。” “他们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西装笔挺,下巴高昂,严肃地指教。他们悠闲而不失稳重,轻松谈笑间尽显风度。他们如同慈爱的长辈般,坐在我们身旁,要我们一起嗑瓜子;兴致来了,也信口来几句英语,逗乐大家。也许这就是名家的魅力,也许这就是文学的境界。他们的回答,简短而巧妙,深入浅出地解释萦绕在我们心头的文学疑难,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诠释得妙不可言。”这是小城中学生眼中的散文名家们,因为这样风趣随和的名家风范,这些学生们说,他们更坚定了自己的文学梦想。 在新一年来临的时刻里,我经常回想起去年年末的这场文学盛宴。想起的时候,耳边似乎也回想起作家吴克敬用他那高亢、悠远的纯正北方腔调为我们真情演唱的《兰花花》。得知吴克敬先生和贾平凹先生是好朋友,贾平凹的文章我是经常看的,而今他在《秦腔》里描述的风情,我似乎在吴克敬的歌声中享受到了。有人这样写作家吴克敬“二十年磨一剑,不改纯真的心。”从他那高亢的歌声和幽默的言语中,我真切感受到他从里到外都充盈着一种纯真。我想,正因为有这样一颗纯真的心,所以吴克敬先生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在新的一年里,我重新读一遍黄亚洲先生在采风活动中边走边写下的随笔《禾溪金鲤鱼》等散文。为他那如诗歌般的文笔,我重新沉醉进家乡的山山水水之中。心底发出这样的感叹:“感谢他们为小城带来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 本文选自我县女作家徐华丽散文、诗歌集《琵琶语》,这本文集,充满生命的气息,动人的旋律,美妙的意境,散发出青春的活力。本书新近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许怀中作序,230千字,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