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宁新闻网> 周宁文学
周宁:千年“五茶”
2015-12-29 14:28:50 敬远斋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李霖  

在周宁,传承至今的千年五茶——茶米、茶瓶、茶瓯、茶匙、茶信。

提起”五茶“,所有周宁本土住民,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

周宁,位于福建东北部,60%以上的村庄,坐落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上,都是自然生态完美的理想宜居之地。被许多外地人称之为“好山好水出好茶”的风水宝地,养育一方长寿之人,堪称中国长寿之乡。

周宁,历史上,盛产茶叶,远销东南亚各国,誉满南洋。现在,虽然茶商无数,新的名茶名不胜举。当地人,自家喝的“家用茶叶”,没有人称之为“茶叶”,而是叫做“茶米”。

上述“五茶”中的“茶米、茶瓶、茶瓯、茶匙”是待客最常用的“必备品”。历来好客的周宁人,是祖祖辈辈相传的好传统,有句俚语叫做:“来者都是客”,家里来客,就是有陌生人、熟人到家里来,都是客人,来客,就要盛情招待。旧时,凡是家里来客,主人首先就要煎茶,用黑乎乎的茶瓶,倒入地下泉眼的水井之水,茶瓶上盖着一块小铁片(通用铁锅中间残片),放到灶膛里,添柴猛烧,将茶瓶里的水烧开,拿来一个好大的茶瓯,把捣碎的冰糖和茶米放进去,用火钳夹着茶瓶,将刚刚滚汤的茶瓶水倒入瓯里,用茶匙搅拌,使冰糖溶化,茶米下沉,端给来客。客人接过冰糖茶,细细品尝,香醇的茶香,伴随着冰糖的清甜,顿时飘然欲仙,美进心田。提起茶匙,倒是周宁传统风俗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喜庆信物,凡是闺女出嫁时,娘家都会请名工巧匠制作精美的茶匙十个做嫁妆。富豪人家陪嫁的是金茶匙;家庭宽裕的人家就用银茶匙;穷苦人家闺女出嫁,只能用铜茶匙陪嫁了。陪嫁茶匙的目的在于暗示闺女出嫁到夫家,会记住待客礼数,煎茶待客。

平常,家家户户的灶头上,都有一个大大的茶瓶,或者大茶瓮,盛满茶水,供全家人解渴之用。尤其,在炎热的夏天,一有陌生过路人经过家门口,主人都会主动问过路人:“渴不渴”?“渴了,就进来喝点茶在走吧。”。陌生人一说会渴,主人就为过路人奉上一碗大碗茶。在周宁境内,许多古官道边的村落,经常有乐善好施的人们,在酷暑的夏天,准备一担水桶,装满一担茶水,挑到凉亭里,送给来往过客解渴,缓解长途跋涉的疲劳。这就是周宁人淳朴憨厚,善待客人的好传统。

茶,是周宁人待客的最基本礼数,也是最重要的第一道待客之礼。

还有许多关于接待客人“茶”的谜语俚语。如谜语:“一身乌露露,看见人客就去灶下阙”(方言大意:全身黑乎乎,看见来客就往灶膛里藏),谜底——茶瓶。俚语:“有手信,笑头笑脸,驮茶驮凳;没手信,苦头苦脸”(方言大意是——看见来者,带着手信,主人就会笑脸相迎,拿茶招待,拿凳子让座;看见来者空手来访,就没有脸色给客人看)。这是针对不知礼数、不懂待客的女人而言。

茶信,就是现代人说的茶点。传统茶信,是,花生、葵花籽、黄豆、糍豆、脆豆、杨梅脆豆、番薯干、米糕、糖果等。

在乡间,农闲时,妇女常常聚集在一起攀讲(聊天),不管在谁家,女主人,就会拿出家里最好的茶信,煎茶招待女伴。边喝茶,吃茶信,慢慢攀讲。

春节期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管你去哪家,第一次,主人都会拿出一小盘茶信招待你。

在讨大酒(办喜庆酒席)时,桌上都会摆每人一小盘的茶信,现在被人们改成每人一个“桌头包(红包)”。

周宁“五茶”,是千百年来传承延续下来的文化遗产。但如今,好多都被流行风潮和新的消费趋势冲淡了,五茶的礼数少了,文化内涵也渐渐淡了。多么希望,老祖宗的美德和待人接物好传统能被再认识,并世代传承。

(敬远斋)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周宁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周宁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周宁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周宁新闻
[更多]闽东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21008503号-2)
  • 公安备案号:闽公网安备35092502000047号
  • 中共周宁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共周宁县委报道组主办 地址: 周宁县狮城镇北门路1号县政府综合楼一楼
  • 邮政编码:355400  举报邮箱:znw5631966@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举报电话:0593-5622136
  • 周宁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