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汤文娟)金秋时节,硕果盈枝。9月11日,位于周宁县浦源镇的徐万和产业孵化中心智能大棚内,一串串“妮娜皇后”“烈焰红唇”“浪漫红颜”缀满枝头,清甜果香弥漫满园。葡萄藤下,工人们分工明确地忙着采摘、修剪、装箱,一片繁忙景象。 “这几年市场对我们葡萄品质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几天我们已经向广东、南京等地发出多批货物。采收期能从8月中旬一直持续到10月末,目前几乎每天都在抓紧采收和发货,完全供不应求。”福建省徐万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玲介绍道。 2012年,怀揣对家乡的热爱与创业梦想,高玲和徐伟夫妇从广东回到周宁,创立福建省徐万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80亩巨峰葡萄园开始,开启创业路。最初拓展市场时,夫妻俩曾闹过“笑话”。“去广州江南水果批发市场推销,别人的葡萄都是精品包装、讲品牌按、串卖,我们的巨峰葡萄却是一筐筐的,差距特别明显。”高玲回忆。正是这次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种植技术、品种优化和品牌建设上存在的不足。 知不足而奋进。此后多年,夫妻二人潜心摸索钻研,从葡萄种植“门外汉”,逐步成长为能够自主培育新品种的行家里手。自2015年起,他们持续引进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等10余个高端品种,并通过10余年的技术攻坚,研发培育出多个适合周宁气候土壤的专属葡萄品种。发展至今,该公司已建成1个产业孵化中心、19个优良葡萄品种示范基地和2000㎡的产后商品化处理中心,注册了“玄恋”“云颠”等8个品牌,形成了涵盖“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 “损伤果和畸形果都要修去,每串穗保留50多粒果粒最好,要保证色泽鲜艳、果型饱满、轮廓均衡……”高玲边向新加入的工人示范修剪打包技巧,边细致地为前来参观的学生讲解葡萄种植与品质控制知识。她表示,周宁高山晚熟葡萄成熟期比低海拔地区晚2个月,加之从育苗到挂果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糖度可达18到22度,不仅品质过硬,品相也十分出众。“像‘妮娜皇后’这样的品种,出口日本的礼盒装每串能卖到200元,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产业发展不止于“种得好”,更要“卖得火、传得开”。今年暑期,徐万和产业孵化中心正式推出研学项目,围绕葡萄生长规律、现代农业科技应用等核心内容,吸引学生参观智能大棚、体验果穗修剪、品尝鲜果风味。通过“实践+科普”的形式,让大家直观了解优质周宁高山晚熟葡萄的培育历程。除此之外,基地还专门设立了散客品鉴区。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不少游客专程驱车前来,品尝采摘,体验高端葡萄的独特魅力。截至目前,基地已接待中小学生及亲子家庭超200多人。“上周末几位游客品尝后当场订购多箱,并留下联系方式准备复购赠礼。”高玲表示,这种“体验式消费”让“徐万和葡萄”的口碑在社交圈快速传播,今年散客零售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在深耕本地市场根基的同时,“徐万和”积极“走出去”拓展品牌影响力。近年来,公司积极推送核心产品亮相香港国际农产品展销会等大型平台,凭借饱满果型、浓郁口感成为展会焦点。“不少采购商对我们的葡萄表现出浓厚兴趣,现场签下7份订单,并与3家企业达成长期合作意向。”高玲表示。展会期间,“每串200元的礼盒装”一度成为热议话题,“徐万和”的品牌知名度在粤港澳大湾区显著提升,也为周宁高山晚熟葡萄进军国际市场探索了新路。 与此同时,借力“周宁有鲤”县域公共品牌的建设,“徐万和”进一步畅通了产销衔接。自该公共品牌创建以来,周宁县通过搭建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及政企服务等多渠道,为乡镇特色产业和企业品牌铺路搭桥,助力农产品进入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推动县域农业产业链条完善,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机会。2022年起,“徐万和”与福建省周宁有鲤投资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多次在公共品牌推介活动中展示优质产品,先后亮相北京鸟巢・福建周宁高山云雾茶推介会、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要展览活动,深受四方宾客喜爱。双方还共同策划葡萄采摘体验活动,增设微信小店、抖店等电商平台,在展销中通过试吃、抽奖等互动提升葡萄吸引力,并紧抓时节对接中秋商会、工会福利订单,持续打响周宁优质农产品知名度。 在多方助力下,“徐万和”的产业规模与效益持续提升。去年,该公司除自营的400亩种植基地年产优质葡萄达650吨外,还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与渠道优势,积极带动周边周宁葡萄种植户拓宽销路,全年帮助农户累计销出葡萄1500多吨,为区域特色农业增收贡献了重要力量。 “现在葡萄行业产品更新速度快,我们不敢停下脚步。”高玲坦言,公司仍在不断尝试技术攻坚,研发储备更优质的葡萄品种以应对市场需求,“但我们不只想自己发展,更希望把技术成熟的高端品种推广出去,让更多葡萄种植者受益,带动周宁葡萄行业整体更上一个台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