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会村村干部查看河道治理情况 际会村水清岸绿景色美 5月12日,走进周宁县李墩镇际会村,村民叶大姐正在自家庭院里清洗衣物,洗衣废水顺着下水道排入村庄污水管网进行收集处理。 “早些年,我们没有开展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沟渠,蚊蝇滋生,村庄整体环境面貌相对‘脏乱差’。近些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房屋外立面改造、村道白改黑、绿荫停车坪、山洪沟整治等10多个项目,有效改善人居环境。”际会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叶德云说。 沿着村道一路前行,一处约3600平方米的荷花池映入眼帘。叶德云停下了脚步,向我们介绍说:“管网连接每家每户,污水经由管网收集后送入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达到标准后尾水再排放。这些水不可以饮用,但可以灌溉苗木,实现循环利用。” 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作为宁德市级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的试点县,近年来,周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农村污水治理模式,采取建管一体化模式、梯次化推进设施建设、分类化推进设施管理、资源化推进污水利用、搭建智慧化管理平台,有效推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有力提升乡村生态环保水平,提高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坚持政府主导,周宁县成立工作专班,组织编制专项规划,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改造,并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抓具体,层层抓落实,县属国有企业履行业主职责,部门各司其职,乡镇落实属地责任,有效保障设施和管网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广、点散、量大,容易出现建管分离,污水处理设施缺少管护,“晒太阳”现象。为此,周宁县采取建管一体化模式,将工程总承包和委托运营打包由一个总承包商负责实施。这种模式便于集中监督和管理,从建到管,专业的事让专业的队伍来做,既解决了原来建设、运维单独招标耗时长、费用高的问题,又解决了多个主体而出现的责任界定不清、监管分割的问题。项目总价包干招标,工程质量与后期运维直接挂钩,让总承包商算设计、施工与运维的大账,从而促使总承包商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方面动好脑筋、用好材料、选好工艺,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2019年至2023年,该县已采取建管一体化模式治理50个村庄污水。 值得一提的是,周宁县还依托省“生态云”平台,建立集数据分析、监督管理、智能考核、社会参与于一体的“农村生活污水智慧监管平台”。构建数据分析一张图,系统汇聚全县村庄数据、纳厂数据、社会共治数据、县域规划完成数等,做到数据清、情况明,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提供决策参考。目前,该县已完成45套设施电量监测设备安装、31套设施流量监测设备安装、20套设施视频监控设备安装,数据上传周宁县污水治理监管系统,同时传输至省“生态云”平台。 打开“农村生活污水智慧监管平台”,流量电量、视频监控、异常数据、运维单位响应处理等信息一目了然。群众可以通过扫一扫场站上的二维码,提交农村生活环境问题或建议,流转至相关部门处理。 同时,周宁还坚持“源头减排、以用促治”的治污思路,以人口居住分散、环境容量较大、非生态环境敏感区等地区为重点,以村民自用、生态消纳、农田灌溉为主要途径,因地制宜将治理尾水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据统计,2019年以来,周宁县新建的52个污水治理设施中有18个尾水资源化利用,占比34.6%。充分考虑民生民俗,加大宣传环保知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把尾水资源化利用落到实处。 春夏之交,漫步在周宁山乡间,抬头见蓝天,俯首见碧水,越来越多的河流实现水清岸绿景色美。下一步,周宁将持续高质量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夯实筑牢乡村振兴绿色底色,助力走好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 闽东日报记者 陈容 通讯员 李何颖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