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部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之后,宁德市加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呈现出“宁静致远、德耀闽东”的文明景象。日前,笔者前往宁德实地调研部分县(市、区)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亲身感受宁德文明实践的生动气象、喜人动向。 动向一:高站位推进的法规化落实 文明实践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时代之需,各级党委抓与不抓大不一样、用心抓和一般抓大不一样。宁德市以“规范”为要、从“规范”入手,抓住关键要害,将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领导体制、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实践内容、项目建设、制度机制、经验推广等方面的执行情况悉数纳入,以“规范”立矩、向“规范”求效。同时,下发《中共宁德市委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关党内规范性文件贯彻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的通知》,从贯彻落实党内规范性文件的高度和角度、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动向二:全覆盖建设的精准化布局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必须推进到哪里。走进位于蕉城区三都镇白基湾海上社区的文明实践站,办公区、阅览室、展示墙、矛盾调解室一应俱全。“大事小情大家敞开说。”社区负责人介绍,长期驻留渔排的养殖户闹矛盾、有纠纷都愿意到文明实践站接受社区志愿者的调解。霞浦县北壁乡文明实践所同样建在渔排上,乡党委书记、文明实践所所长林彦伶深有感触地说:“把实践所从岛上推进到渔排上,虽然距离不算远,但是方便了渔民,不管是累了来歇脚,还是闲时来读书,实践所的门始终是开着的。” 海岛上的渔排所站暖意涌动,山村里的实践也不遑多让。屏南县龙潭村以“党建+实践”的方式,串联整合警民驿站、百姓广场等阵地设立文明实践点22个。位于宁德市区中心的“万达商圈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则是精准化布局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万达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江锋介绍,该实践点之所以能做得成、做得好,在于坚持“四个心”,即解决运营管理上的“操心事”、经营销售上的“烦心事”、监督管理上的“费心事”、消费过程中的“闹心事”,达到“顺心、用心、贴心、舒心”的效果。 动向三:全民性参与的组织化动员 文明实践重在全民共践。如何有效提高文明实践的群众参与度是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道时代命题。对此,蕉城区九都镇采取的是组建中心村党委、开展“1+N”连片共践模式。该镇以九仙村为中心村,建立中心村党委,整合周边几个村在宣传宣讲、助学支教、科技科普、生态环保等同行动、共实践,既壮大了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志愿者队伍,又实现了宣传、教育、引领、服务群众效果的最优化。 在福安市阳春社区文明实践站,社区党委书记、文明实践站站长李华杰对社区文明实践工作如数家珍:“1226”实践模式、16家入驻社区的社会组织、12支社区志愿服务队、“一家亲”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数十项登记项目的基础病人员管理系统……在阳春社区,没有“靠边站”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没有“无人管”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障群众,共治共建、共践共享的文明实践“微格局”在这里得以实现。 动向四:多领域拓展的专业化提升 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基本运行方式。在文明实践活动活起来、热起来、火起来的同时,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的方式,瞄准政府覆盖较难、市场调节不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实事、生活难事,提供有温度、富有针对性的服务,是文明实践“践”之为民、“践”之致远的关键所在。在宁德,既有寿宁下党党性教育教学、周宁“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霞浦“四下基层”教育等各具特色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思想领航作用的持续发挥,也有一大批普惠性、特惠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在基层落地扎根、为百姓送暖送福,如蕉城区“琴系远山”乡村口琴支教项目助力村童圆音乐梦、福鼎市“点亮心灯”项目倾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古田县“让父母的爱充满智慧”项目给力家庭和谐、寿宁县“下党媳妇”走村串户关爱“一老一小”、周宁县“岁月年轮”敬老摄影百村行、屏南县“乡野艺校”新老村民共绘美丽乡村图景、国网供电寿宁公司“有事找道杰”成为群众身边的“活雷锋”…… 此外,市委文明办联合多个部门连续举办四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面展示宁德各行各业干部群众以志愿之心、文明之举,向学向善、向老向小、向贫向弱的实践作为。 □游立华 |